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2019科技创新盘点和2020科技创新展望

已有 4365 次阅读 2020-1-3 07:11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19科技创新盘点和2020科技创新展望 

武夷山

 

    三思派按语: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7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2019即将过去,三思派特别邀请25位科技创新领域重量级专家学者,以关键词加评述的形式,共同回顾2019不平凡的一年。

    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19/12/wx258946.html

   

    我应三思派的邀请,写了如下的话。

 2019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关注颠覆性创新和颠覆性技术。但是,人们往往假定:颠覆性创新是好东西,值得追求。但应该记住:颠覆性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并非绝对的善,因为颠覆性意味着破坏多样性,多样性才是较为永恒的好东西。例如,电力机车比柴油机车先进,于是它颠覆了柴油机车。但是2008年雪灾时,南方很多电力机车都趴窝了,因为雪灾影响了向火力发电厂运煤,而一旦发电出了问题,一大批电力机车就动不了了。后来,幸亏从东北向南方调去一些燃油机车,才逐渐解决了问题。如果我们认为柴油机车落后就将其彻底淘汰(意味着多样性下降),那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研究颠覆性创新需要做一个起码的定量估计:到了什么程度才算颠覆?把原有在位技术的市场占有率降低25%还是30%算是颠覆?没有这么一个门槛的话,空谈颠覆性创新的概念,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不同人心目中的颠覆性技术清单都不一致,无法继续相互讨论下去。

    想预测未来潜在的颠覆性技术,除了现有的一些方法外,不妨观察年轻人的偏好、习惯有什么改变。他们无比热爱的东西可能就代表着未来必将得势的新事物。

 

    三思派又请27位学者对2020年科技创新做了展望,见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20/01/wx259147.html

    我写了如下的话。


2020年关键词 社会创新

 

    2020年5月12-14日,美国《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杂志将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社会创新前沿”(Frontiers of Social Innovation)研讨会,这是两年一度的学术会议。《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为此次会议起草的以下宣传语反映了他们对社会创新前沿的基本认识。

   21世纪的头20年,社会经历了重大的技术变革、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导致人口、权力和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显著的再分布和再分配。

  人口再分布:气候变化、冲突和经济趋势都导致数亿人在一国内部和国家之间流动。诸多国家在迅速城市化,导致人口再分布,结果多数农村地区更加落后于城市地区。国家内部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正在助推社会动荡。

   权力再分配: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也正在经历再分配。互联网使得“谁的声音将被听见?哪些组织拥有权力?”之类问题的答案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社会运动,如Black Lives Matter (黑人的命也是命)、黄色背心、Me Too反性侵运动等,正在撼动权力的根基。

  资源再分配:少数国家、企业和个人控制着世界上财富、资本和环境资产的越来越大的份额,这一资源再分配导致贫富鸿沟越来越宽,从而要求人们显著改变资源的分配方式和控制方式。

    这些变化已经很迅猛,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几十年,诸般再分布和再分配还将继续,甚至加快势头。

  那么,社会创新的领导者们该如何响应?我们有哪些经验可供总结,以便创造一个更公正、更具持续性、更平等的世界?如何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变革?

    笔者认为,要想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重大挑战,只靠科技创新肯定不够。我们需要对国外学者在社会创新研究方面的已有理论和实践给以更急迫的关注。

 

相关阅读

武夷山,应约谈对2019年科技创新的展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54680.html

 

2018科技创新,在变革中砥砺前行丨专家们的16个关键词

http://m.sohu.com/a/285566971_46684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12639.html

上一篇:下军棋的感悟----小学五年级日记
下一篇:科研项目评判两大维度之一 —— 科学的“广泛影响”
收藏 IP: 1.202.113.*| 热度|

9 郑永军 石晓燕 张忆文 杨正瓴 刘立 孙颉 许培扬 李贤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