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若干年前对两篇期刊论文稿的评审意见 精选

已有 13738 次阅读 2018-8-30 07:23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若干年前对两篇期刊论文稿的评审意见

武夷山

 

对第一篇稿件的意见

 

1、未说明对于各大学,用的什么检索式。比如,除了Tsinghua,用Qinghua进行检索了吗?除了Peking Univ.,用Beijing Univ.进行检索了吗?建议咨询一位文献检索专家,将每一大学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表达式都穷尽枚举,并分别检索。现在的检索必然有不少问题,难免出现漏检。

2、SSCIX权重+CssciX权重的公式是合理的,因为一个是国际论文,一个是国内论文;SciX权重+EIX权重的公式则不合理,因为SCI论文与EI论文有很多重叠。建议只用SCI论文就可以了,不要采用网大的公式。重新计算后,看看结果有什么差异。

3、作者说要将各种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但怎么结合?用每一种指标都算一遍,不属于结合。建议采用这样的方法:看7个指标都进入前10名(或20名)的大学有哪些?7个指标均进入前10,比只有6个指标进入要好。在进入前10的指标数相等的情况下,则看哪个大学各项排序序数之和更小。用这样的排序,与网大排序进行比较。

 

对第二篇稿件的意见

1.     为什么以1985年为文献检索开始点?未说明。

2.     Sci2工具包在国内是否从来没人用过?若是,请指出;如不是,应梳理一下国内其他学者如何应用此软件的,与你们的应用方式有没有差异(除了作为样本的学科领域的差异外)?

3.     “载文量平稳增长”,这个结论别轻易下。WOS的论文收录总量是逐年增长的,稀土文献的年增长率高于WOS的年增长率,才是真的增长;低于总体年增长率,则不是真的增长。另外,所选的10种刊物在30年间有没有季刊改双月刊、双月刊改月刊之类的情况?如果有,文献自然会增长;如果没有这种情况,而文献依然增长,才是该主题逐渐热起来的真实表征。

4.     目前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于稀土研究学者有参考意义,对于情报学者的参考意义不大,因为缺乏情报学视角的讨论。稿件的参考文献中图情文献较少,这反映了作者似乎对情报学领域不熟,还是应该“恶补”一下,比如读一读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情报学基础教程(第二版)》。

5.     可以进一步讨论的几个点:

---- Sci2软件包与CiteSpace比,有何优势?有何不足?

----稀土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很激烈,本文识别的文献全是稀土科技的吗?有没有少数涉及稀土贸易竞争的?若有,不妨在这个主题上讨论几句。

----作者说,中国稀土研究文献最多,那影响力呢?哪国文献的被引量最高呢?中国稀土论文数量多,稀土专利状况如何呢?前面说过,目前写法只对稀土研究者有参考意义,但即使对于稀土研究者,目前的信息量也不过瘾,若能补充中国稀土论文被引状况、稀土专利(举两个例而已)等信息,则好得多。

 

    意见:修改后再审。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31782.html

上一篇:董光璧先生关于社会运转的5个“中轴”和许渊冲先生的5种“li”治
下一篇:接受学术访谈----日记摘抄665
收藏 IP: 219.142.242.*| 热度|

14 郑永军 鲍海飞 李杰 刘立 强涛 李毅伟 黄永义 徐晓龙 宁利中 崔锦华 俞立平 杨正瓴 ljxm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