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俞立平博主《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写的序
武夷山
序
2011年,俞立平将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的成果集中呈现于他的专著《科技评价方法基本理论研究——多属性评价面面观 》之中。6年之后,他又将在科技评价研究领域的新探索纳入又一本专著----《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可喜可贺!
科技评价的对象是科技战略、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等等。评价的内容是就前述评价对象的效果、影响、绩效、水平等做出合理、可信的评判。科技评价工作的主体可以是专门的科技评价机构,也可以是科技管理人员或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人员。科技评价需要科技评价学或科技评价研究成果的指导。俞立平教授多年来所从事的研究。正属于科技评价学的范畴。
这本书有不少亮点。
首先,科技评价方法框架(作者采用的术语是“体系结构”)的建立。本书第二章是以科技期刊评价为例的,其实讨论的是所有类别的科技评价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些科技评价人员由于头脑中缺乏一个关于科技评价方法的大框架,就容易出现“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问题,即:我熟悉什么方法,就采用什么方法;别人采用了什么方法,我就跟着采用什么方法。这样,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就成问题了。如果我们脑子里有了评价方法的大框架,明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势,就能针对具体的评价任务,在时间要求、经费状况、数据备有状况等各种约束条件下,合理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并且,如果我们开展的是定量评价,就能做到在解释定量分析结果时把握好分寸,不做牵强的推论,不夸大政策含义。
其次,由于作者长期浸淫于科技评价研究,他对于科技评价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洞若观火。2.1.3小节就是讨论这些基本问题的,相当精彩。例如,俞立平指出,“一些指标的单调性较差,......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些指标值越大越好,但到了一定的阈值后,这些指标继续增大是没有意义的”。这一段话只有200多字,但他点出的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所有科技评价研究者的深切关注。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会经历“正反合”的过程,例如,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演化是一种进步,我们在进行国家评价时,可以认为第二产业占比越高越好;可是,工业社会都在向服务社会迈进,于是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难道我们认为那些第二产业占比逐渐下降的国家是落后国家吗?凡是经历“正反合”过程的事物,相关指标都不会是单调升降的。可是,在评价者心目中都有一个基本假定:某些指标越大越好,某些指标越小越好。事实上,在很多甚至多数情况下,这一基本假定不成立。基本假定都不成立,那科技评价的结论就不能当真了。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函数来描述这类“正反合”现象?反正线性函数是肯定不合适的。
再次,深化了对“元评价”(评价之评价)的研究与思考(2.3节的内容)。从元层次上对事物进行研究总是十分必要的,从古希腊的mata-physics(自然学之上的学问,或形而上学),到当代的科学学(科学之科学)、research on research(研究之研究)、meaning of meaning(意义之意义)研究、meta-analysis(荟萃分析,其实是分析结果之分析),等等,都属于元层次上的研究。元层次的研究比一般的研究需要更高的抽象水平和思辨水平。不能说,俞立平教授在元评价上的研究已经多么完善,但他勇敢地迈出了探索的步子。
此外,作者对新的科技指标的探索,对常用评价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存在缺陷的分析等,均显现出作者的研究功力。这里不是写书评,故不再一一分析。
总之,本书无论对于科学计量学研究人员,还是从事科技评价实际操作的科研管理人员,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我想特别指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时候分析的准确性不是第一位的。例如,前不久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面向第三世界国家举办的国际科技政策培训班上讲课,其中介绍了美国千年研究所(Millennium Institute)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开发的T21模型,有一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学员提问说: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如何?我回答说,预测的目的不是证明我们的预测方法高明,而是为了调节人的行为。如果根据我们的预测,按照现有趋势发展下去,10年后将会有何种结果,而那种结果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则我们必须调整现在的政策,以期实现我们所偏好的未来。如果我们居然实现了期望中的未来,则我们当初的预测结果必然错了。这不是坏事啊。同样,我们做科技评价,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最高明的科技评价专家,而是为了用令人信服的评价结果来敦促评价对象调整其行为,向着既有利于社会公益、也有利于评价对象之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的目标前进。那么,我们如何开展科技评价研究,如何向评价对象呈现评价研究的结果,如何向广大公众开展相关普及宣传,才能使评价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评价研究结果良性影响评价对象行为的“劝诱性”相得益彰?这是全世界科技评价研究人员面临的共同严峻挑战。
衷心希望俞立平教授及中国的其他科技评价研究人员勇敢接受这一挑战,力争使中国的科技评价研究水平领先世界。用毛主席的话来说,这才算“对于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是为序。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7年11月4日
附
京东商城的购书页面
http://item.jd.com/2555996648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