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天津武清半程马拉松,2小时13分

已有 3985 次阅读 2015-9-13 17:15 |个人分类:我要跑步|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今天参加了天津武清马拉松。我跑的是半程,2小时13分。虽然比我预想的差很多,但至少连跑带走地坚持下来了。

枪声成绩:2:13:49

实际成绩:

 

自去年跑步以来,我一直想参加马拉松。我知道自己没那个水平跑全程,就想报个半程的。北京马拉松往年有半程的,可是今年取消了,所以我在八月初报了天津马拉松。全程人数上限为4000,半程也是4000(今年第一次有半程)。实际报名远远没有到这个数,大概是全程2500,半程3100,总计不到6000人。此外还有个mini马拉松,5公里的,人就多了去了。

以前我也跑过几次这个距离,本来以为这次可以跑到2小时以内,或者至少是一路上不用停下来走,可惜没有做到。主要是中间泄了气,从1419公里基本上都是在走。其实折返的时候我才用了58分钟。

当然,泄气的原因还是平时锻炼得不够。八月初我出去了2周,自然就没有跑步了。回来以后就觉得水平下降了,跑步也每周只有四五天,而不像以前那样的五六天。前几天我跑5公里恢复到了2445秒,以为差不多了,可是还不够。

另外,第一次参加比赛,可能有些兴奋过头了。再加上房间订得比较晚,距离出发点有四五公里。因为今天早上要限行,所以我昨天晚上专门走了一次,大概要45分钟。今天早上退房出门以后,碰巧有辆黑车,花了20,可是已经起得太早了——今天早晨5点就起来了,此前还醒了几次。又吃了些东西,其实没必要的——610分离开房间,6点半就到了,那里有个KFC,又去喝了碗粥,主要是不好意思干坐着。

这次比赛起点和终点在一起,而且是一枪出发制,也就是鸣枪之后,全程、半程、5公里的一起跑。排队有些讲究。职业选手们在最前面,然后是全程的,然后是半程的,最后是5公里的。全程、半程、公里的区间被志愿者们用人墙隔开,间距大概是10米。我站在半程的中间考前些的位置。

枪响以后,那真是一窝蜂。直到过了5公里的转折点(2.5公里处),人才稍微少点。一直到了8公里,我才看到里程牌——人太多了。8公里也是第一个计时点,也就是在这里,我看到半程的领先者已经从对面跑回来了。跑到十三四的时候,忽然就泄气了,其实也许能坚持的。然后就是走走跑跑,走的多,跑的少,一路上有路边的人喊加油,有追上来的人说要坚持,可我还是没恢复回来。看来气真是不能泄啊。

不过总算是坚持到终点了,而且值得高兴的是,当我到达的时候,全程马拉松的终点线还在那里拉着呢——就是埃塞俄比亚的小伙也不能套我的圈啊。

 

昨天中午从家里出发,刚刚回到家,从家门到家门,28个小时。这是我第一次去,时间放得很宽松。如果仔细些,根本用不了24小时。

如果还有下次,可以这样安排行程。

1、自行车到地铁,地铁到北京南(5元),京津城际到武清(38.5元)。车站出来坐564到邮政局(2元通票),在往前走大概10分钟就到武清体育馆,拿号码牌和计时芯片。这样总计时间大概是2个小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长也不会到3个小时。

2、预定的旅店应该尽可能接近起点也就是区政府门前,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就限行,只能打黑车了,还不一定过得去。很多人似乎是当天下午才去找房间的,好像最后也找到了。

3、区政府边上有个“海达家乐一店”,卖各种食品百货的,一楼门面有好些小饭店,包括那个KFC6点开门。也许自己带点巧克力、八宝粥什么的更方便些。

4、路程安排的还好,去的时候是向东跑,太阳还不太晒,回来的时候向西的多些,晒的是后背。路边的树荫也可以用上。

5、路上有水有食物,分等级的。过了5公里折返点以后才有水和饮料,过了半程折返点以后才有食物(据说是香蕉,也许还有能量棒)。所以,5公里的人没水喝,半程的人没东西吃。

6、跑完以后,歇息个把小时就可以吃饭了,反正饭店很近。

7、吃完饭后只能走到车站去了,因为交通管制还没有结束。大概是4公里,我走了1个小时。正好放松一下。

8、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千万不能泄气。

 

有意思的一点:在四个多小时以后,去的道路仍然没有解除交通管制。我跟几个警察说这不是浪费吗。后来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道路中间的绿化带不容易布线,而且那里的树太小了,没什么树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20573.html

上一篇:叶公好龙是不行的
下一篇:网络新闻之钱能通神
收藏 IP: 114.250.88.*| 热度|

11 陈小润 武夷山 李健 姚伟 金拓 韦玉程 李颖业 李学宽 郝维昌 潘东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