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时代呼唤新的拓道者

已有 3064 次阅读 2011-10-27 16:30 |个人分类:时评.政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道德

  

道是直通大路,德是得道而行于直通大路。故有道才有德,无道则无德。

 

道是由人开拓出来的,不是由人谈论出来的。有开拓者则有道,无开拓者则无道。有道之世,人皆“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语),拙于言谈而勇于开拓;无道之世,人皆“巧言令色”(孔子语),巧于美言而拙于善事。

 

道是供人行走的,不是供人谈论的。供人谈论的道是虚而不实之道,是想当然的道,是关于道的幻想。所谓“巧言”者,论幻想之道者是也。无道之世,人皆巧于论幻想之道,而美其名曰“讲理想”。

 

德是行道,不是论道。有德之世,人皆得道而行之,不言其德,似“不德”,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老子》)。无德之世,人皆坐而论德,似“不失德”,所谓“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

 

然则,道德昌明之世,人皆勇于开拓,口不言德,唯行其道。道德昏昧之世,人皆好言理想,满口美德,唯行缺德。

 

观当今之世,似不乏勇于开拓之人,但其开拓出来的只是一些歪邪小路而非直通大路,故这些貌似勇于开拓的人不过是一些拓径者。真正的开拓者是能开辟出众人乐于行之,义无反顾而勇往直前的直通大路的拓道之人。当今之世所缺乏的正是这一种善于且勇于拓道的人。

 

当今之世是一个典型的“有径无道”的时代:勇者独辟蹊径,自行其是;怯者歧路亡羊,不知所适。因其如此,遂造成了“有得无德”的局面:由于歧路纷纭,莫衷一是,人们只能各行其是,倘获其利,则以为自己走对了路而喜乐;不获其利,则以为自己走错了路而悲愠——是之谓“患得患失”。

 

“有得无德”而“患得患失”是“有径无道”时代的本质特征。“得”与“德”的差别在于:“得”是得径而行于歪邪小路,且有所获利,虽有所获而亦有所遗,而非无所不获,故而是有得有失;“德”是得道而行于直通大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求其利,但求所宜,故无所谓得,亦无所谓失。道德昌明之世,人无“患得患失”之忧慽,唯有“与道为际,与德为邻”(《淮南子》)之福乐。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孔子语)世之有道或无道皆由命定,只是其命非孔子所谓“天命”之“命”,而是社会发展规律之命。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所行之道是如《易传》所谓“为道屡迁”、“唯变所适”,而非董仲舒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决定了人所行之道也具有历史性,每个历史阶段都各有其人所宜行的道,宜于万世的永恒之道是不存在的。社会发展从一个历史阶段向另一个历史阶段的跃迁,必然导致旧道之废到新道之行的转变。当今之世“有径无道”的局面不过是旧道已废而不宜行,新道未立而无所行的表现,这是由于中国社会变迁所必然造成的正常现象,这不是中国社会道德的退化现象,而是中国社会道德的进化现象。

 

以“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人道主义世界观来看待和评价如今这无道缺德之世,当然会把它斥之为是背离了某种宜于万世的永恒之道的“道德退化”或“道德颓废”的时代,而这无非是要求世人回归到宜于万世的永恒之道上,在唯物史观看来,这是荒唐可笑的。面对这个无道缺德之世,我们可以也应该直言其无道缺德,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无道缺德不过是无新道缺新德罢了。我们所当加努力的是以新道新德来充实这无道缺德之世,而不是用旧道旧德来修补这个世道。旧道旧德已为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之命所废,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而成为一种非现实的道德。以这种失去合理性、现实性的旧道德来修补这个无道缺德之世,其结果只会使这世道变得更加无道缺德,甚至可能使中国社会发展出现真正的倒退现象,最令人担心之处莫过于此。

 

“有径无道”的时代呼唤新道德的产生,因此迫切需要顺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之命而勇于拓道的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501653.html

上一篇:微博:“人民”这个词造出来就是“被代表”的
下一篇:微博:日本官员减薪为民,中国官员全心为民
收藏 IP: 180.117.35.*| 热度|

14 刘洋 鲍海飞 刘庆丰 全嬿嬿 禹荣明 肖重发 杨华磊 许培扬 曾新林 邹谋炎 彭思龙 刘波 冉思伟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