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好的学者”与“好的学问”

已有 4300 次阅读 2007-4-19 03:36 |个人分类:学者.学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的一位学生最近向我表示:虽然我成不了一个大家,但我想成为一个好的学者。”吾极赞赏其“好的学者”的学术追求,学术理想。

何谓“好的学者”?我对这位学生如此说道:

“我特别欣赏你想当一个‘好的学者’的理想。这也是我的理想,尽管学术水平总还有待提高,但为学根本只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罢了。如果所做的学问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为人不断向更高境界迈进,那就成其为一个好的学者了。”

这话在我的意思就是:好的学者就是从事好的学问的人。

什么叫“好的学问”?就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向更高境界迈进”的学问,就是能增益和增进自己的智性和德性的学问。

人的生活与境界当是且必是随其智性与德性的提高而相应提高的。学问的意义端在乎使人的智性和德性得以不断的提高。

人己相殊而有其内在统一性。此种统一性乃是一种共性、普遍性,而智性和德性无疑属于共性、普遍性的东西。故能增益和增进自己的智性和德性的东西,亦必能增益和增进别人的智性和德性。

故看一个学者所从事的学问是否为好的学问,只须看其智性和德性有否随其学问的长进而有所长进,即可推而知矣——有所长进,即是好的学问;无所长进,则必非好的学问。

有的人自称或人称其学问是如何了不起,什么“大学问家”,什么“学术大师”,然观其为人,则令人实在不敢恭维,却常使人感觉到其如同不明事理之三岁小孩——素不知尊重别人,素不体谅别人的感受,其说话办事常使人难受难堪,而其本人或好事者却还为之辩解“非为人有问题,乃性情脾气天生如此耳”。

兹姑不论人之性情脾气是否天生,即令其为天生,难道学问的意义不正在“化性”(荀子用语)乎?

若其人“性恶”,而无论其如何从事学问,终不能使之化恶以为善,则其所从事的学问必非善学问——安有从事善学问而不能使之为善之理?

若必曰其学问为善,则除非其人如董仲舒所云教亦不能为善的“斗筲之人”——世上果真有“斗筲之人”的存在,则其人乃本不配学问也——其从事学问,便是糟蹋学问,败坏学问!

好的学问必有使人变恶为善的功能;若无此功能者,必非善学问也。有些所谓的大学者都做了差不多一辈子学问了,其原本令人难受难堪的坏性情坏脾气却了无改其观,则吾以为无论其自称或人称其学问有多大多高,其学问决非善学问也。

善学问必有益于己。且唯有益于己者,方能亦有益于人。于己无益者,又何能益人哉!

是以于己无益之学问,乃不可谓之学问也明矣。

草成于2007419日凌晨3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1498.html

上一篇:宗教、哲学、科学对人的不同意义
下一篇:重组织----儒家的管理思想——先秦诸子管理思想论纲(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