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aoj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yaoji

博文

哲学是什么?(翻译)

已有 12856 次阅读 2017-2-23 00:07 |个人分类:哲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分析, 哲学导论

作者:John Hospers   译者:马耀基

     通常我们开始一门课程的学习时,都会被告知这门课是关于什么的,这门课程的名字是什么意思。生物学是关于活的有机体的研究,天文学是关于恒星和行星这些天体的研究,人类历史是研究人类在过去所做的事情。

     那哲学呢?当我们打开一本名字为哲学的书时,我们期望从它学到什么呢?

     不巧,“哲学”这个词不能明确让我们知道会学到什么。这个词经常用得很随意。比如有人问:“你的哲学是什么?”对这样的问题怎样的回答才是合适的呢?如果有人回答:“尽力从生活中获得一切,这就是我的哲学。”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回答吗?如果有人问:“太阳系有多少颗行星?”你说“八颗”。你的回答虽然不正确,但它确实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尽力从生活中获得一切”算是对“你的哲学是什么”的回答吗?(这句话甚至连含义都不清楚。它是否意味着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可以伤害他人呢?)

     看起来所有人都同意这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经验的方式解决,即通过感官的方式解决,比如看听触摸等方式,或者通过做实验解决,它就不是哲学问题。所以,

     1、日常知觉的陈述,例如,“房间有三张椅子”和“地球大部分表面都覆盖着水”不是哲学问题。

     2、科学能回答的问题不是哲学问题。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都是经验科学,它们的发现是通过观察和使用显微镜、望远镜、分光仪等仪器的帮助下做实验得到的。如果实验能解决问题,那它就是科学问题,不是哲学问题。

     3、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这类问题不属于哲学问题。“林肯什么时候去世”,“一百万年前谁在地球上生活”,这些都是历史问题。通常我们只有通过查看历史文档或寻找隐藏在岩石中的其他证据,才有可能回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和观察有关的问题,如果有人处于那个时代,他们能通过观看知道答案。有时确实有同时代的见证人(比如林肯的例子),有时并无见证人(比如数百万年前发生了什么)。关于未来的问题也是同样,大部分未来的问题我们都不知道答案,比如甚至不知道明天这个城市是否会下雨,但当日子来临的时候,我们通过感官知道这类问题的答案。

     4、算术、代数和其他数学分支中的问题不是哲学问题。“600+500是多少”是个算术问题。“蜂巢中有三个蜜蜂吗”是一个经验问题,通过观察就能回答,而不是通过加减等方法。数学问题需要计算,而不是观察。

     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剩下给哲学呢?关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回答,尽管这些答案各不相同,但它们大部分都是关于思维的。这里是一些主要的看法:

     1、哲学是关于实体的研究——但不是已经被科学所研究的实体的那些方面。那些不是经验的又不是数学的问题,由哲学家来研究。不是所有人同意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我们仍然要研究是否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开始的那个问题(“她为什么死了”)看起来就是这样的问题。

     2、哲学是关于justification(理由、辩护)的研究。它关于我们如何辩护我们所做的判断。你怎么知道存在一个物理世界?而不只是我们的梦境?你怎么知道上帝存在于这些恒星后面的远方吗?你怎么知道善和美真的存在?你怎么知道心灵和身体是分离的?你怎么知道时间是无穷的?

     3、哲学是对我们思维中的那些核心概念的分析。例如,我们天天谈论原因,但什么是原因?我们使用数字,但数字是什么?我们谈论正义,但什么是正义?我们把形容一些事物是美丽的?但什么是美?我们谈论以前和以后,但时间是什么?我们形容事物真实,但什么是真实?

     那些持最后一种观点的人,经常问“你用的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哲学分析这些词的含义。那些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喜欢问“你怎么知道”。你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并且真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动物有意识?你怎么知道如果希特勒不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

     这些问题互相之间有联系,所以我们不再进一步区分它们。但我们列出传统上的一些哲学分支,这些分支相互间有交叉:(1)逻辑学,研究正确推理;(2)认识论,关于知识论断的理由的研究(通常努力回答“你怎么知道”。)(3)形而上学,关于实在的研究,但又不同于经验科学和数学。(它也关注人类思维的分类范畴,例如物质、属性、数字,这些在后面会有更多的讨论。)(4)关于价值的研究,主要是善(伦理学)和美(美学)。在所有的这些分支中,“你这样说的意思是什么”和“你怎么知道”这两个问题都会频繁地出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5140-1035419.html

上一篇:时间旅行的哲学分析(翻译)
下一篇:一切都是梦?(翻译)
收藏 IP: 219.136.14.*| 热度|

4 史晓雷 吉宗祥 岳雷 焦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