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序跋集之13:《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解析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后记

已有 263 次阅读 2025-1-2 05:2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序跋集之13:《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解析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后记

 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解析及其生态文明启示2023.jpg

转摘自  钟茂初等:《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解析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光明日报出版社2023年版

“耳顺”之年将近,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有着更为强烈的愿望,而读懂读通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愿望尤为迫切。在读懂《道德经》的目标告一段落之后,读懂弄通《易经》就成为了新一个目标。有着近3000年历史、有“群经之首”之称的《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典籍,到底蕴涵了哪些深邃的思想?千百年来阐释《易经》的著述,“汗牛充栋”都难以形容其繁浩,但却难觅一册逻辑清晰、简明易懂的释本。应当如何去读懂《易经》,几乎无从下手。

源于“道听途说”而对《易经》形成的初始印象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高深莫测。而浏览《易经》文本后形成的印象则是:文字晦涩难懂、其义讳莫如深。但对于《易经》的深邃与精妙却深信不疑。初接触《易经》时,之所以叹服其精妙,就在于《易经》存在多种关系的统一:上卦与下卦的关系,同一卦中六爻相互之间的关系,六十四卦次序中前后卦两两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卦与综卦、错挂、变卦之间的关系。如果每种关系以一个方程或方程组来表达的话,那么,全部方程构成的方程组必须有解才能够使上述各种关系得以体现。这是何其精妙的一个系统设计!然而,随着相关思考不断深入之后,逐步意识到上述关系同时成立几乎是不可能的!以现代学术思想来认识,如果上述关系确实存在的话,必然存在诸多的均衡方程,寻求这些方程同时成立的“解”,最大可能是“无解”;与此同时,认真思考后还意识到:《易经》,与《易传》各篇(《文言》、《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之间,是完全不同的逻辑阐述体系,多种阐述体系杂糅在一起,必定引致逻辑的混乱;再者,还认识到,一个卦的卦象,不可能体现特定的哲理思想。例如,乾卦的卦象与二进制数字(111111)两者是等价的。面对一个二进制数字,不可能阐释出其特定的意涵,而为什么对一个等价的卦象却能解读出那么精深的意涵呢?显然,后世易家外生地附加了自己的假设条件。

有此三点“意识”之后,对于如何读懂《易经》,也就显现了清晰的路径。那就是,一要把《易经》卦辞爻辞之外的一切内容,从《易经》的解读过程中剔除出去;二是只对《易经》文字的“义理”进行阐释,而对所谓的“象数”不作附会;三是对于各卦的卦象,只认作为一个计序符号和特定的象形文字,而不对其结构作出任何“解析”换言之,摈除千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历史思潮背景下加诸《易经》的种种阐释,对于各种司空见惯的种种认识都应打上一个问号。也就是,要回归到《易经》本身的词句和语境,才能真正地认识《易经》的本义,才能真正地认识《易经》所要阐述的哲学思想。尽管,“《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似乎是众多易学家的“共识”。但其逻辑基础并不可靠,其杂糅过程中的逻辑混乱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撇开《易传》等释本,并不是要标新立异,只是基于逻辑判断的理性回归。明知原来的道路存在逻辑错误的情形下,没有理由一味地坚持下去!对此,《易经》,也有其认识论思想值得借鉴。如同,《复卦》六四爻辞“中行独复”,其意涵是:原本从众而行,但对照本真目标,独自醒悟后,即使他众依然固往,也应自行返归

可见,读懂弄通《易经》关键在于把握其逻辑合理性。既要从逻辑合理的角度,去摒除那些与《易经》文本本身无关的文献;也要从逻辑合理的角度,去摒除那些在逻辑混乱思维下得出的“认识”;还要从逻辑合理的角度,对各卦所讨论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如果《易经》同一卦的卦辞爻辞并非讨论同一问题,而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讨论各种问题的话,那么,《易经》也就不成其为有哲学价值的著作,也就不值得去探究。要把握《易经》的逻辑合理性,就不得不下一番笨工夫,就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去分析其本义,一个词、一个词去理解其含义,一句话、一句话去体悟其意涵。对于《易经》中的大部分用字,理应查阅《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等工具文献中的释义,再结合文本中的前后文,以选择各个用字在《易经》文本中的合理释义。把握《易经》的逻辑合理性,就要基于对讨论问题的准确判断,进而基于上下文的有机联系,对行文省略部分,作出合理增益,以便于将一段文字有逻辑地串联起来,以更好地理解行文所表达的思想。

把握了逻辑合理性的原则,读懂弄通《易经》的哲理思想也就能够水到渠成。一方面,虽然《易经》“象--理”的精妙经不起逻辑上的推敲,这并不是《易经》本身的问题,而是后世《易》家强加诸其身的。但是,《易经》以简单的类比思维所阐述的哲理思想,则不可谓之不深邃。仅举一例。《无妄》卦中的一句爻辞不耕获,不菑畲,则利用攸往”,其含义是:不怀获取意外利益之念,既不过分追求短期收获,也不追求超前获取利益。如同,不耕种应当休耕的田地,不耕种刚刚开垦尚未成熟的田地。遵循这些原则去行事就有利于事物发展顺利。这一深刻哲理,于今人仍然有其切实价值。另一方面,《易经》的哲理思想,往往会因其为一本占卜之书而误解。其实,《易经》的“占断”,并不是针对某一事物的主观评断。它所“占断”的是:面对某一类问题时,如果采取某种应对方式,将会引致什么样的结果。例如,《临》卦中的一句爻辞咸临,吉,无不利”,其含义是:以德威并用的方式,来引导、敦促民众遵照节令及时耕种,预期效果良好,不会有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其中的“占断”,是一种客观的分析,依然适用于当代人的思维方式。

《易经》的哲理思想,对笔者所从事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亦有诸多的启示。例如,《泰》卦的一句爻辞“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其生态文明启示是:人类成员所追求的目标无外乎“幸福”。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式是尽可能减轻各种不必要的负累,尽可能减少人与人之间因戒防而增加的防备成本。由此,人们既得到了安宁和幸福,也大大减少了许多无谓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损耗。此类启示,无疑有其深刻的现实价值。

以上是笔者对于阅读《易经》、解读《易经》哲理思想的若干心路历程,犹如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渐进认知过程。基于上述认知,本书力图还原《易经》本义,进而发掘《易经》哲理的现实价值,但由于自身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所限,无可避免地存在失之偏颇的解读,坦陈之余亦期读者批评指正。

 

引文格式:钟茂初. 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解析及其生态文明启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466983.html

上一篇:序跋集之12:《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解析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导论
下一篇:序跋集之14:《中国古代思辨认识论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导论
收藏 IP: 125.36.117.*| 热度|

1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