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读《庄子》86:如何读懂《庄子》之1

已有 1607 次阅读 2023-8-20 10:3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庄子》86:如何读懂《庄子》之1

读懂《庄子》,首先要知晓庄子的哲理论述方式。

其一,采用寓言、典故等,以格之致知的方式,阐述其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例如,《养生主》有“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之句,所要阐述的哲学观点是: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最为有效的方式是认识其内在的机理,而后认知到其合理的路径,依靠外在的强力或娴熟的技巧,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如同,稍好的庖丁,每年都要更换刀具,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庖丁每月都要更换刀具,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而高妙的庖丁,解牛数千头,其刀刃还象新磨的一样,因为他只是游刃于骨节缝隙处。再如,《大宗师》有“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之句,所要阐述的哲学观点是:所谓“命运”,就是无所偏私的“自然”基于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随机安排。因为,一个人走到窘迫之境,其主导者是谁?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其天性,父母不可能促使其遭受窘迫;苍天没有偏私地覆盖整个大地,大地没有偏私地载育万物,天地也不可能偏偏让其遭受窘迫。所以,只能是更加无所偏私的“道”之随机安排!

其二,设计与观点对立方的诘问、问话,以有力理据反驳的方式,阐述其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例如,《列御寇》有“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之段落,其大意是:庄子希望死后给他“天葬”,其弟子们说“天葬的话,大家担心乌鸦和老鹰吃掉您的身体”,庄子反驳说“天葬无非让乌鸦和老鹰吃,土葬无非是让蝼蚁吃。你们不给我天葬而给我土葬,无非是把尸体从乌鸦老鹰那里夺过来给蝼蚁吃,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偏心呢!”庄子以无可辩驳的理据,论述了“任何丧葬方式对于死者而言、对于生者而言都没有差别”的认知。

其三,提出重要哲理概念,以层层深入方式论述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进而采用这一概念阐述其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如,“遁天之刑”“县解”“游心”“坐忘”等。并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思想。如,《德充符》有“天刑之,安可解”之句,其深刻意涵是:那种内心桎梏(人类长久以来以人为创设的观念对人们的认知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恐怕很难解脱。

其四,以精妙的视角,阐述深刻的哲理。例如,《大宗师》有“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之句,其意涵是:如果铸剑工匠在冶炼金属时,金属兴高采烈地说“我要成为宝剑莫邪了”,工匠必定认为这块金属中邪了,否则怎么会说出这么莫名其妙的话来。同样的道理,某人一旦在被化育为“人”的过程中,便兴高采烈地说“我是人,我是人”,造物主也一定会像铸剑工匠一样感到不可理喻。大自然,就是把天地作为铸剑的大熔炉,把造物主作为铸剑的大工匠,我们之所以成为“人”不就是在这样一个铸造过程中而形成的吗?由此可以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与万物没有本质区别!又如,《齐物论》有“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之句,其意涵是:人们应当思考:“贪生”是不是一种被误导的人生歧途、“怕死”会不会是一种流落他乡找不到归途的人生窘境。如此思考,就会认识到,过于看重生死是没有道理的!再如,《则阳》有“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之句,其意涵是:有个国家叫做“触氏国”,这个国家就在蜗牛的左角上;另有个国家叫做“蛮氏国”,这个国家就在蜗牛的右角上。两个国家时常为争地盘而相互交战,时常是出兵不几日便横尸数万兵败而归。站在稍大的视角来看,这样的利益之争,是何其无谓的!

其五,某些人名、地名,实质上是通过这些词语去表达深刻的哲理。如,《大宗师》有“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之句,其深刻意涵是:认识“道”,不能仅从文字传承、口口相传的间接渠道去认知,也不能仅凭耳聪目明的直接渠道去认知,而是要领悟和阐释。要从万物的根本去领悟,要从宇宙无限空间的角度去领悟,要从无限变化的本质中去领悟,要从众人足以信服认同的角度去阐释。

其六,阐述与老子《道德经》相近思想内涵的内容时,会采用与《道德经》相关内容相近的语句。如,《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之句与《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之论述,有相近的意涵,亦有相近的表述文字。

其七,对于同一人物,尧、舜、孔子、惠施等,在不同篇目中,其言行所代表的哲学观点并不一致,对此要准确区分,不可一概而论。《庄子》只是借用他人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基本上与这些人物的观点无涉。如,在一些篇目中,孔子所表达的言论,代表了《庄子》所持的哲学观点;而在其他篇目中,孔子所表达的言论,正是《庄子》所要批驳的哲学观点。

其八,清代王先谦所撰之《庄子集解》,对于各语句所表达的哲学意涵,搜集整理了历代名家不同的理解。如,关于“齐物论”之篇名,《庄子集解》释为: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齐一视之,不必致辩,守道而已。苏舆云:“天下之至纷,莫如物论。是非太明,足以累心。故视天下之言,如天籁之旋怒旋已,如鷇音之自然,而一无与于我。然后忘彼是,浑成毁,平尊隶,均物我,外形骸,遗生死,求其真宰,照以本明,游心于无穷。皆庄生最微之思理”。

由此可见,《庄子集解》的注释,对于理解《庄子》的哲理思想,有重要启示作用。

转摘自钟茂初:<庄子>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399682.html

上一篇:读《庄子》85:《杂篇》选释之13
下一篇:读《庄子》87:如何读懂《庄子》之2
收藏 IP: 125.38.56.*|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