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读《庄子》5:《齐物论》哲理意涵之3

已有 2575 次阅读 2022-6-30 05:2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庄子》5:《齐物论》哲理意涵之3

《齐物论》哲理意涵:

17. 宇宙万物有其初始的话,那么必然有它的“未始之前”,“未始之前”也有其初始;必然还有“未始之前”之“未始之前”,“未始之前”之“未始之前”还有其初始……。也就是说,宇宙之初有“有”、有“无”的话,必然还有“未曾之前的‘无’”;“未曾之前的‘无’”必然还有“未曾之前的‘无’”的“未曾之前的‘无’” ……。宇宙初始间出现的“有”和“无”,却无从认知“有”是不是从来就存在着的“有”、是不是从来就存在的“无”。

18. 任何事物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都是关联事物相比较而言的,不作关联对比的话,可以说:秋毫末端是天下最大的东西,泰山是天下最小的东西;夭折的孩子是最长寿的人,彭祖是最短命的人。这样无所关联地论述大小、长短没有实质意义。而从关联性的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话,任何一个事物,时间层面天地与之共生,空间层面万物与之为一整体。作为一个整体,还可不可以对一个事物展开更进一步的认识?整体性加上具体化的特征,就可区分出二阶层级的事物,以此类推,就可区分出三阶层级的事物,以至于无穷。从“无”,到“有”,再到“有区别”;从“有区别”再到“细化的有区别”,无穷无尽。没有必要无限地区分下去,顺应事物根本特征即可。

19. 自然之“道”是恒定不变的,而人为的论述则难以恒定不变,必然有其偏向。其偏向表现为:偏左或偏右,偏向人伦或偏向取义,偏向理据判断或偏向强行规定,偏向竞比或偏向相争,如此种种偏向。圣人对待事物,对于天地四方之外的事物,总是存而不论;对于宇宙之内的事物,则是讨论而不评判是非;对于历代先王的治理事迹,则是只作继承性引导而不强制推行。

20. 自然之“道”,是自然而然的,而不凸显于事物之外;好的治理是无为而治;真正的仁是一视同仁而没有偏私;真正的廉洁方正是让人亲近可信,真正的勇敢是从不逞强。如果自然之“道”凸显于外,那么,就不是自然的规律了,而是人为归纳;如果治理是强制要求,那么,社会秩序就无法完全理顺;如果行仁有其偏向,那么,就不成其为仁;如果廉洁方正到不近人情,那么,就让人不可信;如果勇于逞强,则难以成事。这几个方面,看上去都是圆融,却更为接近于真正意义的方正。按照同样的道理可知:如果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够达到“了解自己所不知”的程度,那么,就接近于“认知”的最高境界。

21. 尧帝意图解救几个小国以使之脱离野蛮不开化之境,却感觉不是那么心安理得,这是因为:尧帝只是把自己的意愿当作别国的需要。那几个小国的需要,就是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需要阳光但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如果不顾其需要而给予它们十日并出的阳光,其结果可想而知。人们不应当把自己的认知当作他人也是如此认知;人与万物之间,也不可以把人的认知当作是各种动物的认知。人与人之间的仁义关系、是非关系,纷繁复杂,不是当事者,仅仅站在自己的视角,怎么能够去评判呢!

转摘自钟茂初:<庄子>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345200.html

上一篇:读《庄子》4:《齐物论》哲理意涵之2
下一篇:读《庄子》6:《齐物论》哲理意涵之4
收藏 IP: 117.13.1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