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读《庄子》6:《齐物论》哲理意涵之4

已有 2757 次阅读 2022-7-5 06:1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庄子》6:《齐物论》哲理意涵之4

《齐物论》哲理意涵:

22. 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人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关切,面对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的纷杂,不为之困扰而回归自然本真。万物同理,一切变化,都可回复到其自然本真之态。人们可以这样思考:“贪生”会不会是一种被误导的人生歧途、“怕死”会不会是一种流落他乡找不到归途的人生窘境!

23. 人们的认识,即使是对于自己不同境遇下的认识,也会完全不同。例如,艾国的丽姬,在晋国征伐时被俘获,当时哭得极为伤心。当她成为晋国国君夫人享受荣华后,也就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同样的道理,人们怎么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会不会后悔当初不该有那么强烈的求生欲望呢?同样的道理,人们在做梦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醒来以后方知是在做梦。其实,人们在清醒时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一场大梦,而愚昧者自以为清醒,自以为知晓一切。孔子有关“君主臣民”之类的言论,其实就是自以为清醒、自以为知晓世事的错觉,只不过是在做不自以为梦的梦!

24. 对于对立的事物是无法分辨是非的。只有以自然秩序将对立的认知协同起来,即,同类事物与异类事物扩展视作一个整体来考察,相符的认知与不相符的认知也扩展视作一个整体来考察。如果同类与异类能够扩展为一个整体,那么,就不必去区分同类异类了,如果相符的认知与不相符的认知也能够扩展为一个整体,也就没有必要区分相符不相符了。现实中的“教化”行为,就是强求改变不相符的认知而统一接受相符的认知,与其如此,不如将不相符的认知与相符的认知扩展视作一个整体。以自然秩序将对立的认知协同起来,使之更具普适性,这样就能够适用于无穷无尽的变化情形。自然秩序下的协同,无论时间如何延展、无论价值如何评判,都能够适用,都能够发挥其功能作用。

25. 影子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人在走你就走,人停下你就停下;人坐着你就坐着,人站起你就站起。怎么没有把握自己行进的独立准则呢?影子回答说:我作为影子真的是等到人作出动作之后才跟着那样做的吗?人又是等到他人作出动作之后才那样做的吗?是不是就像蛇蜕和蝉蜕那样,一层交替一层的关系?所以,任何现象都很难穷究其动因一层又一层传递的终极根源。

26. 庄周曾经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在梦境中,那只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蝴蝶,却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从梦境中醒来,才想起来自己原来是庄周。究其原本,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呢?在物质的层面看来,庄周与蝴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而在超越物质的精神层面看来,则是无法区分的。

转摘自钟茂初:<庄子>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345885.html

上一篇:读《庄子》5:《齐物论》哲理意涵之3
下一篇:读《庄子》7:《养生主》哲理意涵
收藏 IP: 117.11.7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