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纪念恢复高考40年现实意义:还裸分高考公平

已有 3728 次阅读 2017-6-5 07:4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的现实意义:还裸分高考的公平

  社会学家、现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李强教授指出:恢复高考40年最大社会意义是抵制“走后门。本博对此深为赞同。而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的现实意义就是:还“裸分高考”的公平。中高考加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多年来,各地的加分政策和“问题加分”牵动着家长神经。这些加分政策对绝大多数考生,尤其是家庭贫困考生、农村考生是极不公平的。他们的高考原始分数即使能上北大、清华的录取线,也可能因这种加分政策而上不了。

本博认为,历次以“高考改-革”名义而层出的“加分”制度,是迎合利益阶层而折腾出来,影响了民众对于公平制度的认同。所以,从多方面来看,“加分”制度不符合公平原则,应当摒弃。

本博认为,高考制度首先是一种公平制度。最重要的是维护其公平性。要用社会公平的一般原则来衡量。其一,公平要依据帕累托原则,即不能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高考加分,就是为了所谓的“特长生”而损害其他考生的利益;其二,公平要依据罗尔斯原则,即要关注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群体。如果,要实施有差别的政策,也应只向弱势群体子女适当倾斜。而高考“特长加分”的差别政策是倾斜于强势群体。所以,即使要“加分”,也应只适用于对教育落后地区和贫困弱势群体子女。

任何一项制度,越简单、明了、稳定,就越便于监督,这样的制度就越可信任。高考“加分”制度,增加了繁复性、增加了人为性、增加了不确定性,所以,高考“加分”对于制度而言,不是好的制度安排。而现阶段,人们给这个以机会公平为主要目的的高考制度附加了其他功能,诸如选拔特殊人才等,其结果是什么都想顾及,却什么都顾及不了,这种多目标函数的“优化”,往往无解。“选拔特殊人才有其他很多方式,也完全可以在大学阶段完成。”况且,对于绝大多数才能突出者而言,他并不需要特殊的照顾,任何公平的方式都足以使之脱颖而出。高考“加分”制度未必就有利于真正的“特长生”。

此外,各地高考加分事项,还有见义勇为等道德方面加分。古代选拨,开始阶段是道德考察性质的推举制度,“举孝廉”、“九品中正制”之类。正因为推荐性质的“举孝廉”等弊端百出,所以,制度设计才有了完全考试性质的“科举”。文革后期,推荐性质的“工农兵大学生”,理论上也属于道德考察。实施的结果,也是弊端百出,所以,制度设计又恢复了完全考试性质的“高考”。道德考察的不可行性,早已被历史多次证明。制度设计者们不该念念不忘。总之,高考,唯一的作用是:测定受试者的智商和知识结构,适合接受哪一层级的教育,与道德层面的褒奖不应有任何关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059092.html

上一篇:法律易碎!“醉驾一律入刑”松动?
下一篇:大数据商业模式与计划经济,南辕北辙
收藏 IP: 111.164.213.*| 热度|

6 尤明庆 吕洪波 wqhwqh333 xlsd liyou1983 doctor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