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678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6789

博文

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终结篇) 精选

已有 7211 次阅读 2019-11-4 09:14 |个人分类:教育新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终结篇)

本文是《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的续篇,本文要讨论心理学本科教育的内容设置,换句话说是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学会的知识和应该掌握的技能。如果您还没阅读过前文的话,建议您点击阅读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第六篇第七篇第八篇第九篇

10

美国心理学会的“本科心理学专业指导原则”2.0版在对心理学本科教育五大目标进行详细说明的基础上,还对这五大目标所预期培养出的本科学生的属性进行了归纳。其内容包括:(1)心理学基础知识:能够应付复杂性和模糊性;②对心理现象的熟悉;③好奇心;④思维的灵活性;⑤对心理学的了解;⑥积极开放的思想;⑦有准备的;⑧心理素养(2)科学探究和批判性思维和蔼可亲的怀疑;②谨慎;③协作;④建设性的批判;⑤创造性;⑥好奇心;⑦逻辑性;⑧开放思维;⑨坚持;⑩自觉;11容忍歧义。(3)多样化世界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①仁慈;②公民与社区参与;③伦理道德;④公平思想;⑤慷慨;⑥尊重;⑦敏感;⑧宽容;⑨值得信赖。(4)沟通细心;②可理解;③灵活;④探究;⑤清晰;⑥有准备的;⑦有礼貌的。(5)专业发展有适应能力的;②合作的;③自信的;④谨慎的;⑤可信赖的;⑥有管理的;⑦有效率的;⑧刻苦的;⑨直觉的;⑩有准备的;11深思熟虑的;12有弹性的;13机智灵活的;14尽责的;15敏感的。美国心理学会归纳出了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应具有的50种属性,其中有几个属性是重复的。对这些属性的初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属性大致由人的价值观、性格模式、认知偏好和习惯行为所组成。很显然,这些属性既涉及到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也涉及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及其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尽管,这里提出的属性集合似乎有些过于“全面”,现实中的人的成长既有属性覆盖面的欠缺,也有某些属性强度的差异,但是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的期望目标还是可行的。困难的是其中有些属性与人的先天遗传联系紧密,后天的教育、历练、变更比较艰难。另外,其中有的属性的塑形是从婴儿到青少年阶段完成的,对这些属性的改善或者对其强度的提升,也是相对困难的。对于后面两种情况,这不仅是对高等学校教师的严峻挑战,也是对本科大学生自身的重要挑战。同时,这个问题还值得全社会的公众关注,只有社会公众积极从自身的改进做起,才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属性和更好地教育培养下一代,使未来的年轻人们拥有更好的属性基础。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对美国心理学会发布的心理学本科教育的内容设置(见第八篇、第九篇文)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与讨论。第一,从美国心理学会的内容设置来看,其设置始终严格贯彻了“知识、技能、应用并重”的原则。第二,重视“应用知识”和“应用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在该内容设置的第一模块(“心理学基础知识”) 中,就包括了“应用知识和应用方法”两大项目内容。第三,关注学生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在内容设置的第二和第五模块中,对心理学专业和一些相关的应用技能都做了重点的部署。第四,对于通用技能的青睐,也在该内容设置的第四模块中有了集中的体现。由此可见,美国心理学会发布的“本科心理学专业指导原则”2.0版重点关注了本科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应用知识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通用技能的训练,尤其是他们将培养目标、评价靶点锁定在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的综合素质(“原则”2.0版描述用的是“属性”)上,这也颇具特色。而且,从“本科心理学专业指导原则”2.0版的内容设置,到评价靶点,到评价工具的选择和操作(在美国心理学会的“本科心理学专业指导原则”2.0版中有对这些内容的说明,但是限于本文的篇幅未能在此介绍),既体现了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也体现出了既有全局部署的考量,还有重点突出的规划。尤其是对应用知识、专业技能、通用技能的重点把握,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先导的教育方针。对于在这种教育方针指导下完成大学本科教育的学生而言,对其就业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的更佳期待显然是符合逻辑的。

纵观美国心理学会发布的“本科心理学专业指导原则”2.0版,它与早前公布的“本科心理学专业指导原则”1.0版的变化是相当大的。“本科心理学专业指导原则”2.0版突出了重视应用知识教育、突出专业和通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适应职场需要的原则。该“原则”只是一个战略性的指南,具有较强的宏观指导性。而对于心理学知识、应用知识、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等教学内容的选用,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等,均未做出具体说明。与此同时,“本科心理学专业指导原则”2.0版是完全依据美国大学本科心理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而制定的,因此它不一定完全适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国家的高等教育实际。但是,作为一种可供参考的蓝本,其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全文完)

                      二0一九年十一月四日

Contact:zhoujian2china@163.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1204736.html

上一篇: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IX)
下一篇:IBM福利计划啟示录(上篇)
收藏 IP: 218.13.54.*| 热度|

5 朱晓刚 农绍庄 杨正瓴 罗春元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