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17子衿·總91

已有 1638 次阅读 2023-12-14 11:18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世亂校散盡,

學子游手閒。

向歡樂不厭,

用柴望空山。*

*和李白《獨坐敬亭山》韻: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又名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

李白(701-762),我國歷史上偉大詩人,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杜甫譽其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目次:一、原詩、二、子衿·小序  三、章字词解  四、譯詩

*文中带*號者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三章,每章四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tāo)兮達(tuì)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兮不入韻。

二、子衿·小序

《序》:“《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

鄭箋:“鄭國謂學為校,言可以校正道藝。”

】陸音義“衿音金,本亦作襟。徐音琴。”

【校(hào,jiào)】陸音義:“校,戶孝反(*hào)注及下注同。《左傳》云:‘鄭人遊於鄉校是也。’公孫弘云:‘夏曰校,沈音教,校正音教。”【北大版:衿音金,本亦作,徐音琴。世亂,本或以世字在下者,誤。校,力孝反,注及下注同。注傳云鄭人游於鄉校是也。公孫弘云:夏曰校。沈音教】

*今赣方言念“學校”: huō hào

公孫弘】前200 -121,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見《西京雜記》),齊地菑川人(今山東壽光南紀台鄉人),西漢名臣。

孔疏:“鄭國衰亂,不修學校,學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陳其留者恨責去者之辭,以刺學校之廢也。經三章,皆陳留者責去者之辭也。定本云‘刺學廢也’,無‘校’字。”

孔疏:箋“鄭國……道藝”,“襄三十一年《左傳》云:‘鄭人游於鄉校’,然明謂子產毁鄉校,是鄭國謂學為校,校是學之别名,故序連言之,又稱其名校之意,言於其中可以校正道藝,故稱校也。此序非鄭人言之。箋見《左傳》有鄭人稱校之言,故引以為證耳,非謂鄭國獨稱校也。《漢書》公孫弘奏云:‘三代之道,鄉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xiáng),周曰序。’是古亦名學為校也。禮:人君立大學小學。’言學校廢者,謂鄭國之人廢於學問耳,非謂廢毁學宫也。”

《毛詩注疏·卷七考證》:

“《子衿·序》,刺學校廢也。【臣映斗】按朱子《白鹿洞賦》云:‘廣青衿之疑問,是朱子亦用序說也。又考北魏獻文帝高允曰:‘子衿之嘆復見于今《北史》。徵為博士詔曰:‘每覽《子衿》之詩未嘗不慨然。二詔皆嘆學業之廢,儒軌之衰,亦可取以證此序也。

*人物文獻資料。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字第豆胤,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鮮卑族。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465-471年在位),文成帝拓跋浚長子,生母李貴人。【髙允390-487,字伯恭,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名臣,為官數十年,同僚部下,封候、封剌吏、封太守者,不下數百,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在魏高宗拓跋濬一朝,高允深受皇帝信任,委以重任,封為中書令(宰相)。【北史】唐李延壽撰。紀傳體,共100卷,含本紀十二卷,列傳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國元年(386),下迄隋義寧二年(618),記北朝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共一百卷。《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鳩聚遺逸,以廣異聞除其冗長,捃其菁華,體例完整,文字優美。【南史】唐李延壽撰,中國歷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共八十卷,含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陳後主陳叔寶禎明三年(589年)。記載南朝宋、齊、梁、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李延壽】李延壽,男,生卒年不詳。唐著名史學家,相州(治今河南安陽)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臨洮)貞觀年間,做過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任禦史台主簿,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曾參加過官修《隋書》、《五代史志》(即《隋書》中志,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經籍志》)、《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還獨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書》對兩書評價頗高,稱“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遠甚”

朱熹《詩序辯說》:“疑同上篇。蓋其詞意儇(xuān)(*輕薄),施之學校尤不相似也。*朱熹的意思,此篇仍是男女淫奔之詞。

三、章字词解

第一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衿】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朱傳:“衿音金。衿,領也。”

孔疏:傳青衿,青領,“《釋器》云:‘衣眥謂之襟。’李廵曰:‘衣眥,衣領之襟。’孫炎曰:‘襟,交領也。’衿與襟音義同。衿是領之别名,故云‘青衿,青領也’。衿,領一物,色雖一青,而重言青青者,古人之復言也。下言‘青青子佩’,正謂青組綬耳。《都人士》(*《小雅·鱼藻之什·總225》)‘狐裘黄黄’,謂裘色黄耳,非有二事而重文也。箋云‘父母在。衣純以青’,是由所思之人父母在,故言青衿。若無父母,則素衿。《深衣》(*禮記),云:‘具父母衣純以青,孤子衣純以素。’是無父母者用素。”

鄭箋:“學子而俱在學校之中,已留彼去,故隨而思之耳。禮:‘父母在,衣純以青。”

陸音義:“青如字,學子以青為衣領緣衿也,或作菁,音非也。純,章允反,又之閠反。嗣如字,《韓詩》作‘詒’,詒,寄也,曾不寄問也。傳,直專反。”

朱傳: “賦也。青青,純緣之色。具父母衣純以青。”

青青

【子】朱傳:“子,男子也”。

悠悠】朱傳:“思之長也”。【悠】康典第332頁:“《說文》:憂也。又思也。又遠也。又閒暇貌。又眇邈無期貌。”

【我】朱傳:“女子,自我也”。

【縱我不往,子寜不嗣音

康典第229:“《说文》愿词也。……又安也。”第227頁:“愿也”。第219頁:音住、并音佇:“《尔雅·釋宫》:门屏之闲谓之宁。《礼·曲礼》:天子当宁而立。注:门内屏外人,君视朝所宁立处。又《集韵》:通作著。”

】毛傳:“嗣,習也。古者敎以詩樂,誦之歌之、絃之舞之。”

孔疏:嗣習……舞之,“嗣,習,所以責其不習者,古者敎學子以詩樂,誦之謂背文(*àn同暗)之,歌之謂引聲長詠之,絃之謂以琴瑟播之,舞之謂以手足舞之。學樂學詩,皆是音聲之事,故責其不來習音。《王制》(*《禮記》)云:‘樂正崇四術,立四敎。《春秋》敎以禮樂,冬夏敎以詩書。’《文王世子》(*《禮記》)云:‘春誦夏絃,太師詔之’。注云:誦,謂歌樂也。絃,謂以絲播詩。是學詩學樂,皆絃誦歌舞之。”

鄭箋:“嗣,續也。女曾不傳聲問我,以恩責其忘己。”

孔疏:箋“嗣续……忘己,“箋以下章云:‘子寧不來’,責其不來見已,不言來者有所學。則此云‘不嗣音’,不宜為習樂,故易傳言留者責去者,子曾不傳續音聲存問我,以恩責其忘己。言與彼有恩,故責其斷絶。”

嗣音】朱傳:“繼續其聲問也。此亦淫奔之詩”。

章解:

孔疏 :青青……嗣音,“毛以為,鄭國學校不修,學人散去,其留者思之言:青青之色者,是彼學子之衣衿也。此青衿之子,棄學而去,悠悠乎我心思而不見,又從而責之。縱使我不往彼見子,子寧得不來學習音樂乎?責其廢業去學也。鄭唯下句為異。言汝何曾不嗣續音聲,傳問於我,責其遺忘己也。”

*毛、孔谓“嗣”爲“習”,鄭朱謂“繼續”,差別大。

康典第131頁:“《玉篇》:嗣,續也、繼業。……又《詩·鄭風》:縱我不往,子寜不嗣音。傳:嗣,習也。疏:學習音樂。”

*其次,“音”,毛認為“學樂學詩,皆是音聲之事,故責其不來習音”。而在朱熹看來,“音”是男女問候之聲。差別大。

*再次,毛、鄭、孔都未將“我”釋謂“女子”,唯朱熹。按毛鄭孔的解釋,就是留校者對不讀書者的責備。按朱熹的解釋就變成了淫奔之詩。“我”是誰?帶有立場的色彩,缺少證明。現在流行的解釋多從朱。

*翻譯時,可試作兩譯。

第二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毛傳:“佩,佩玉也。士佩(ruǎn)(mín)而青組綬”。孔疏:傳佩,佩玉……組綬,“《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於玉比德焉’。故知子佩為佩玉也。禮不佩青玉,而云‘青青子佩’者,佩玉以組綬帶之。士佩瓀珉而青組綬,故云青青謂組綬也。案《玉藻》‘士佩瓀玟而縕組綬,’此云青組綬者,蓋毛讀《禮記》作青字,其本與鄭異也。學子非士,而傳以士言之,以學子得依士禮故也。”

陸音義:“瓀,如兖反(ruǎn)。珉,亡巾反(mín),組音祖。綬音受。”

朱傳:“青青,組綬之色。佩,叶蒲眉反;佩,佩玉也。思,叶新齎反”。

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佩音皮。《釋名》陪也。言有陪貳也”。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毛傳:“不來者,言不一來也。” 孔疏:傳‘不來’者,言不一來’,“準上傳,則毛意以為責其不一來習業,鄭雖無箋,當謂不來見己耳。”

朱傳:“來,叶陵之反”。

第三章:挑(tāo)兮達(tuì)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tāo)兮逹(tuì)兮,在城闕兮

(tāo)(tuì)】毛傳:“挑逹,往來相見貌。乘城而見闕。” 鄭箋:“國亂,人廢學業,但好登高見於城闕,以候望為樂。”

孔疏:傳挑達……見闕。正義曰“城闕雖非居止之處,明其乍往乍來,故知挑逹為往來貌。”

陸音義:“挑,他羔反,又勑彫反。《說文》作。逹,他末反(*tuì)。《說文》云‘逹,不相遇也’。好,呼報反。樂音洛。”

朱傳:“達音獺;叶他悦反(*tuì),達放恣也。挑,輕儇跳躍之貌。”

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達,他悅切”。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達,十二曷”。

(tāo)】康典第377頁:音滔“並音叨。《詩·鄭風》:挑兮達兮。毛傳:往來相見貌。”

【闕】孔疏:《釋宫》云:‘觀謂之闕’。孫炎曰:‘宫門雙闕,舊章懸焉,使民觀之,因謂之觀。’如《爾雅》之文,則闕是人君宫門,非城之所有。且宫門觀闕,不宜乘之候望。此言在城闕兮,謂城之上别有高闕,非宫闕也。乘城見於闕者,乘猶登也。故箋申之登高,見於城闕,以候望為樂。”

康典第1329頁:“què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音確。《說文》門觀也。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玉篇》象魏闕也。《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正韻》宮門雙闕也。《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又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古今注》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傳》乗城而見闕。”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毛傳:“言禮樂不可一日而廢。”

箋云:“君子之學,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故思之甚。”

孔疏:箋君子……之甚,“‘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記》文,由其須友以如此,故思之甚。”

章解:

孔疏:挑兮……月兮,“毛以為,學人廢業,候望為樂,故留者責之云:‘汝何故棄學而去?’挑兮逹兮,乍往乍來,在於城之闕兮。禮樂之道,不學則廢。一日不見此禮樂,則如三月不見兮何為廢學而游觀鄭以下二句為異,言一日不與汝相見,如三月不見兮。言已思之甚也。”

四、譯詩

譯詩1【按毛鄭孔意

頸上青領煩我心,我留你走棄詩音?

身佩青玉憂心思,我留你不愿同習?

往來游閒於城闕,一日不學如三月。 

譯詩2【按朱熹意

青青衣領亂我心,縱我不去你絕音?

青玉佩掛抽心絲,縱我不去你不來?

幽幽相會登樓闕,一日不見如三月。

20231013日星期五,2023年12月14日星期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13792.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16風雨·總90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18揚之水·總92
收藏 IP: 221.234.14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