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做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xj368 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工学博士。职务:编辑。目标:科普!

博文

《古地理学报》实名制审稿的得与失 精选

已有 9800 次阅读 2009-6-2 08:36 |个人分类:编辑学文章|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得与失, 《古地理学报》, 实名制审稿

《古地理学报》实名制审稿的得与失

 


早在10年前,就在《古地理学报》刚刚创刊时,国内学者钱寿初[1]就曾指出“目前可实行的是无论稿件录用与否,可将审稿的原始意见及审稿专家都告诉作者,在审稿专家同意的情况下,将审稿专家姓名连同论文一并刊出。”近年,金晓明[2]也曾指出“学术期刊审稿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审稿过程的公开化和审稿手段的计算机化”。但到目前为止,国内期刊界采用实名制审稿的少而又少。在国内外普遍采用盲审制的情况下,《古地理学报》十年来一直坚持采用实名审稿制,即对专家公开作者的姓名,同时一般对作者也不隐瞒审稿专家的名字,甚至有些是让导师评审自己学生的文章,采用导师负责制。只有在审稿专家要求隐瞒时编辑部才对审稿单进行处理。作者从《古地理学报》实名制审稿十年来的得与失,探讨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利弊与发展趁势。

1  审稿专家的义务与权力

审稿是专家对编辑部送审作者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实用性以及文章结构、图表严谨程度等方面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审稿的任务是审查鉴别稿件、正确评价稿件、提出处理意见及发现和培养人才[3]。可见,审稿专家在审稿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审稿专家与期刊编辑又共同维护着科技期刊的荣誉。

一个称职的审稿专家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对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审稿件进行客观评价。所以审稿专家必须是站在该领域前沿而正在全力投入该领域研究的人[4]。同时,审稿专家还得是热心于科技出版事业的人,是具有公正、公平评价学术质量的人,是心胸宽广、海纳百川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审稿专家。此外,审稿专家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应具有较扎实的中文写作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5],还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审稿工作任务[6~7]

2  盲审制的弊端

盲审制是绝大多数期刊普通采用的审稿制度,可以说是好处多多,但也并非完美无缺,也有一些问题[8]。总体上看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投稿人和审稿专家姓名实行双向保密,从本质上说,是对双方的不信任、不尊重,也是有悖于科学道德准则的。其次,盲审制近似于黑箱操作,审稿专家在保密状态下对投稿人的工作进行重要的或决定性的评判。投稿人在无法辩解的情况下,获得可能不太合情合理的判决。

从审稿专家角度看,有些审稿专家认为稿件编辑和主编已经看过,而且评审情况不会向作者透露,自己做到什么程度都无所谓,对作者的帮助也无法得到作者的认可,这极大地影响了审稿专家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个别审稿专家对具有独创性的文章予以否定,尔后自己主攻该方向,从而造成行为道德失范。

从作者角度看,盲审制投稿作者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评审自己的稿件,如果有不同意见,没有办法与专家进行直接的交流沟通,既不利于作者及其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文章的修改与发表。

此外,盲审制难以防范人情稿和关系稿。因为,只要编辑部找的专家是目前正在从事该研究的人,他就可能和作者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他就会对该研究内容及研究人员了如指掌,专家从文章内容上也能判断出文章出自何人之手:同样,作者也很清楚目前哪些人从事这类工作,扣除回避的人,文章很可能在哪位专家手中。实际上,即使双盲审稿,审稿专家也能够准确在猜出作者是谁,其准确率达到40%以上[1]与岂让专家和作者都进行猜测,还不如不匿名的好!

3       实名制审稿的好处

信任本身是一种最好的约束。无论审稿专家的地位有多高,都希望能得到学术界的广泛信任与尊重。实名制审稿,就是对审稿专家和投稿专家的最大信任与尊重。这本身就是对所有审稿专家及投稿专家的一种无形的约束,他必须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否则就会失去编辑部及学术界对他的信任。

从审稿专家的角度来看,实名制审稿,可以让审稿专家对文章及作者“知情”,自己来判断是否需要回避或是不作审稿。审稿专家有权知道作者的单位和姓名等背景信息,以便对投稿人的稿件进行评议[8]。审稿的目的不是枪杀稿件,而是对稿件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或是存在的不足,是为了提高作者文章的学术水平与质量,是对作者的帮助,因而,如果审稿专家意见是中肯而刊用的文章,就会将审稿意见在不隐藏审稿专家姓名的情况下给作者参考,让作者也知道是谁为他文章水平的提升尽了一份力,审稿专家的劳动可以得到编辑部及作者的共同尊重。如果审稿专家意见过于尖锐,而且编辑部也不准备再用的文章,则不向作者透露审稿专家信息,以免引起作者的误解。

从作者的角度看,实名制审稿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与本专业知名学者之间的联系纽带。很多作者,特别愿意找到慕名很久的审稿专家帮他审稿,以提高文章的学术质量,找到自己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憾,但作者有时候和审稿专家并不相识,通过编辑部这个渠道,让其沟通,既帮助作者提高了文章质量,又以审定文章为契机,为作者找到了事业上指导其前行的老师。

4       《古地理学报》的几点经验

失误之一:个别审稿专家看到自己认识或是朋友的稿件,就会放宽审稿要求,仅是针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存在的致命问题,有时难免手下留情、网开一面,这样不利于公正地评价论文质量[9]。这为编辑的后期作退改及编辑加工造成很大的障碍,有时甚至编辑会发现文章存在极大的学术问题,根本不宜发表,只好和审稿专家或主编研究后退稿。同时,专家审稿也带有主体性,如果审稿人对某种研究方法、某一作者或其所在单位存有偏见,有时会不自觉地反映到评价结果中来[10]

失误之二:审稿专家队伍扩大较缓慢。因为大多数学术期刊是采用的双盲审,形成很多专家习惯于盲审,不愿意向作者透露自己的信息,因而也就不愿意成为实名制审稿专家队伍中的一员,这就形成一个学术狭窄圈。圈内的人都是相互认识、相互熟悉,学术观点相似或相近,难以从另外的角度提出中肯的对文章有较大提升的意见。

失误之三:审稿专家老龄化严重。年龄较大的专家,愿意实名制审稿,他们已有权威性存在,不怕个别心胸狭窄的作者的记恨与报复,而年轻一代的专家后顾就较多,尽管十分感谢编辑部的信任,但怕得罪作者,怕以后会有报复行为或不好相处,或形成学术界的敌视现象,因而或是不审稿,或是审稿要求较低,从而造成编辑部的编辑误认为只有老专家的审稿质量高,更多的依靠老专家审稿,因很多老专家已经不在科研一线,尽管老专家的知识丰富,但更新较慢,甚至可能多年不再从事科研,对学术动态及发展了解的不够全面,容易造成审稿失误。

得之一:有一大批稳定的作者及专家队伍,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大。在这个队伍中审稿专家与投稿作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术水平,形成了“投审相长”的良好势态,因为实名制防止了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得之二:培养了年轻的作者队伍。因为有老一代专家作为审稿队伍,建立起了老一代专家与青年作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年轻作者很愿意通过期刊为他联系上他敬仰的专家,向专家请教一些学术问题,为学术上的传、帮、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鼓励了一大批年轻专家投稿。同时,目前已经有相当大的一批年轻专家看到了实名制审稿的好处,愿意加入到实名制审稿队伍,在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公正的审稿活动。

得之三:审稿周期相对较短,吸引了大批作者投稿。相对而言,年轻专家处于一线,时间紧、科研任务重,而老专家一般相对时间富裕一经,所以审稿就快,能在要求时间内将稿件审回,一般稿件送2个审稿人,一位年长专家、一位年轻正在一线的研究者,如果审稿意见和编辑部基本相近,责任编辑就可以边退稿边等待另一位审稿人的意见,这样大大地缩短了审稿周期。

得之四:实名制审稿,审稿人因知道是谁的文章,可以了解作者的前期工作、现状和进展,有利于发现张冠李戴、可能的剽窃行为和一稿多投等不良现象[2]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道德提升,信任与公正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推崇与尊重,学术界的专家作为人类科学领域的领头羊,更会愿意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信任与尊重,这样,匿名审稿将有可能被实名制审稿所代替,成为学术界的主流审稿制。

 

参考文献

[1]  钱寿初.审稿是否可以公开了[J]?编辑学报,1999113):184-186

[2]  金晓明. 论学术期刊的审稿方法与发展趋势[] .第六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出版学术会议,200743-46

[3]  王立名. 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06-107

[4]  龙爱良.审稿专家选择方法新探[J].编辑学报,2001136):328~329

[5]  马永祥,孙宁,李大庆.学术期刊审稿及编辑加工应把握的要点[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3):222-223

[6]  郑铭,冯琪.科技期刊审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46-148

[7]  贺文.科技期刊审稿中的问题及解决之道[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79-80134

[8]  冯远景,陈希宁,于长谋.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权利与义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5):246-249

[9]  欧阳晓黎,赵蔚婷,牛燕平,赵存如.专家审稿实名制与匿名制之对比分析[J].编辑学报,200113(增):37-38

[10]  武小琳,钱文霖.保证学术期刊审稿科学性的若干理论思考[J].编辑学报,2004161):4-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187-235575.html

上一篇:编辑加工中有机交叉的三步曲
下一篇:休眠了一个长长的夏季
收藏 IP: .*| 热度|

11 杨正瓴 武夷山 李小文 孟津 刘玉平 任胜利 周春雷 刘晓东 侯振宇 twxz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