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做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xj368 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工学博士。职务:编辑。目标:科普!

博文

科普作者竺可桢(5)竺可桢与环境保护 精选

已有 8846 次阅读 2022-4-24 15:25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竺可桢在1960年曾专门为少年儿童写过一篇约15000字的长篇科普文章《变沙漠为绿洲》,这篇文章以“向地球进军”“历史的教训”“征服沙漠的道路”三个小标题为主线,给少年儿童上了一堂治理沙漠、保护环境的生动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课。

每个人都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当然都学习了这篇非常著名的、划时代的科普文章。如今再次阅读此文,依然觉着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学习,字里行间的科学味,简单有趣的描述,还是很吸引人。在向地球进军中,他写道的我们可向海洋进军”“我们可向浮在天空的大气进军”“我们也可向地球内容进军”“我们也可向高山和南北极的冰雪进军”,这些领域蕴育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藏,依然是现代地学科技工作者研究与奋战的领域,但竺可桢写道这些还不是我们人类最顽强、最普遍的敌人。那么试问谁是人类在地球上最顽强、最普遍的敌人呢?不是别的,这个魔鬼姓沙名漠,别号戈壁,又称旱海的便是” 。如此引人入胜的语言,不能不引起读者想了解沙漠的兴趣。紧接着,在“历史的教训”一节,他指出了人类和沙漠斗争的四五千年没有征服沙漠的原因,是“滥垦滥伐”“滥伐树木、放火烧山”等人类的不当利用自然的行为。在第三节“征服沙漠的道路”中,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指出了各种方法,里面蕴含的是与保护和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不仅在《变沙漠为绿洲》这篇科普文章中体现了竺可桢的环保思想,在很多文章和他的日记中,也都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环保理念和思想

1962411日和14日两天的日记中,都提到“江西代表刘俊秀发言中谈开辟荒山”的事,作者感叹道“不提水土保持,怕会引起水土流失”。接着在415日的日记中又写道:“我认为节制生育和水土保持这二事乃当今之急务”。在420日的日记中又有些痛心地提到了此事,指出当时的做法有违自然,和他在1960年《变沙漠为绿洲》中历史的教训所写的对自然的破坏如出一辙“麻河两岸荒山均开,先斩伐森林后烧山种植,第一年好种田,第二年细沙流失,第三年放弃,称为一年收,二年瘦,三年丢”。在522日的日记中,他再次提到“我主张十五度以上陡坡退耕”。

例如在1963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竺可桢等十一人的发言,就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其中指出了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从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的不可再造性、地质剖面和古生物方面的稀缺性等分析入手,提出了“在全国各地有计划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存有代表性的自然森林和其他植物群落、植物区系、地质剖面、化石产地,并进一步用以研究有关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的科学问题,从而发挥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然后分析了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我国自然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当时存在的问题,最后进一步强调:为了适应科学研究的长远需要,应在全国各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那是近60年前的自然保护的思想,假如当时这一建议得到了全国范围的响应与执行,中国的自然保护工作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前列。好在近些年国家已经开始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自然保护区,相信竺可桢如果能够看到,也会感到些许欣慰吧。

196516日的日记中写道:“凡是破坏水土保持地区统应送材料给委员会,我以为这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在19日他又提到“江西如不把水土保持做好,要过八百斤一亩是困难的”,只在有机会,他总会提醒负责农业的同志注意水土保持问题,可见他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的具体体现之一。在1965811日去兰州路上,他看到路上有七辆满载红柳的车通过,得知是红柳早被割尽,就指出:“这是造成戈壁之重要因素,因红柳能聚沙,割去红柳,沙被兴走,便成戈壁。我们对红柳园离兰新路火车到达尚有四十分钟,我和金仲华主任谈割红柳之害”。

1966111日的日记中又写道:“我反对开发之初把红柳统斩掉,这样一定会起沙”。

1968221日的日记中写道:“而这一带之所以有大水,是由于太行山的林统被砍光了。所以要把黄淮海治理好,就要在水源上植林,这是根本问题之一”。

1971127日的日记中,竺可桢写道:“我提到地球所应该搞环境污染工作。如近来北京的鸟类如乌鸦、喜鹊两类似大为减少,是否由于农田大量用杀毒剂,如DDT等,而致被杀死,是可以作为研究项目的,DDT在瑞典、英、美均已于去年停止应用。我们急于做出指标,作环境污染的标准”。

1973121日的日记中,竺可桢写道:“近来因北京空气污染,不见天日,乌烟瘴气,与三四年前冬天可在上下午日中晒太阳又不相同。......,则使人不觉有改进目前冬天住宅取暖、烟囱大量烟灰取缔之需要”。611日的日记中写道:“所保护的实际不止候鸟,而是扩大整个人的环境197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竺可桢与宛敏渭著《物候学》中,专门有一张是写“物候学与防止环境污染及三废利用”。

从所有这些资料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到竺可桢随时随地的对于环境的关注。同时,他还从身边的环境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察觉着环境的改变,提出环境保护应该采取的措施。他从水土保护的角度,提醒人们在开发大自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科学利用并保护大自然,不能短视的眼光来对待大自然。竺可桢多年前的环保理念,也正是现在所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主要参考资料:

竺可桢著,樊洪业和段异兵编.《竺可桢文录》.1999.浙江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187-1335414.html

上一篇:科普作者竺可桢(4)融入生活中的科普
下一篇:核酸检测
收藏 IP: 111.192.243.*| 热度|

14 史晓雷 周忠浩 张晓良 郁志勇 康建 刘秀梅 尤明庆 李学宽 黄永义 李坤 都世民 璩存勇 杨正瓴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