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中欧学界交流的难处 精选

已有 6187 次阅读 2013-4-19 10: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欧交流

昨天下午我应邀参加了EURAXESS share在法国驻华使馆举办的The Impact of the Multi-faceted Researchers’ Mobil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no- European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Overall Relationship的研讨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中欧学者和学生如何顺利进行交流和交换的内容。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类似的会议了,上次是在欧盟驻华办事处。这种交流方式固然很好,体现出欧洲官方机构为双方提供服务的事实;但我还是发现,中国人到欧洲去和欧洲人到中国来,都是比较不容易的事情。

 


法国大使馆斜对面就是美国大使馆。但这二个使馆门前的景致却大不相同,美国使馆门前可谓熙熙攘攘,而法国使馆门前则是门可罗雀。当然,我不清楚赴法签证是否就在法国大使馆那里。这也体现出欧洲的“门槛”限制。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几种吧。

 


首先,欧洲国家众多,语言问题是学者和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可是为了学会德语、法语等欧洲主要语言要花费人很多精力。同样,欧洲人也抱怨说汉语难学,似乎他们认为学汉语要比学英语还难。同时也认为,仅仅为了到中国留学或项目合作,花很多时间在语言上是不上算的。而且,欧洲学者和学生似乎在中国很难找到自己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可是如果让学英语的中国人改弦更张,则是浪费宝贵时间的事情,而恰恰是这个问题,双方人员都不乐意投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的确是个问题!

 


其次,是资助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即便是解决了语言问题,如果得不到资助也无济于事。对双方的个人可真就真惨了。等于先期投入的学习语言的功夫都白白浪费了。当然,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可以轻描淡写,艺不压身嘛。但具体到个人,会不会也有所谓的艺不压身的观念呢?我想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最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饭碗着想。学艺的目的就是为稻粱谋,如果学艺过多,恐怕对穷家小户的子弟是件奢侈的事情。通过我的观察,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的青年学子都对这个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关切。现在欧洲的经济也是雪上加霜,对年轻人求职并非易事。不过欧洲人总体认为,还是中国人到欧洲去的较多。而欧洲人来中国的较少。

 


第三,除了对中国有特别兴趣的学生而言,多数欧洲学生来中国都认为在中国的生活很难。上次在欧盟办事处开会时,就见到英国学医的年轻人对中国医生的收入感到不可容忍。说这简直就是在过一种beast的生活。我不是医生,不知医生听了这话会作何感想。昨天也见到一来自意大利的女生,她的硕士是在北大念的,博士也要在北大读。我问她,给你多少资助?她说每月一万元。我调侃地问,是欧元吗?她大瞪着眼睛说,是人民币,是意大利给的赞助。看看我们人文社科的博士吧,真可以说是天上地下了。我说,那你相当富了,她却不以为然,还是认为少。我只有开导她,你要水平着看,看看你旁边的中国学生,他们的资助是多少,那你的心态就会端正了。不能和意大利的生活比,毕竟你不幸来到了中国。

 


第四,就是个歧视的问题。所谓歧视我深有体会,欧洲人对国外的资助(与欧洲人合作的外国人资助)是分三六九等的。例如,二三年前我与一位欧洲人有个可能的合作,由他在欧盟申请课题,组织全世界的学者参加到他的课题中来。这是个很好的事情,我也欣然答应。欧盟的官僚习气绝对不比中国的差,所以学者要想拿到欧盟的钱,也不那么容易。不仅要把课题论证写好,而且还要将这个team的组织结构写好。同时要将经费预算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如果这个课题申请到了的话,我承担的任务和其他国家的学者,如墨西哥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在经费的分配上,我却比墨西哥人少一个档次。我当时就很不爽,最终这个课题没有申请到,我也舒了一口气。根据我这个经历,认为所有的事情就怕比。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有一定的道理。

 


第五,中国人为什么乐意去美国而不愿意去欧洲呢?这个话题也是热议的。一位30年前去美国留学的“前辈”留学生一针见血,除了语言和资助之外,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而欧洲则不是。中国人到美国留在美国发展的机会要比在欧洲大得多。美国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与它的移民特色不无关系。我觉得这位先生的话有道理。留在欧洲并非不可以,但很难。我有朋友在英国,只能“黑掉”,在实验室里工作,如果实验室雇佣本国人,费用相当高,但雇佣他则很低廉。我们培育的“大博士”在欧洲的待遇大概也就如此吧。当然,我说的是个别的例子,不能以偏概全。可是即便如此,人家还是赚的是pound sterling,而我们则是"人民的币"。查一下汇率就可以知道差别。所以在欧洲黑掉的中国博士,还是感到很满足的。不像欧洲人在中国,读书就能有一万元人民币,那他们还不满意呢!

 


总之,EURAXESS为双方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都希望找到自己发展的niche。对于政府而言,他们没有白花纳税人的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681742.html

上一篇:空着的房子与空着的网络空间
下一篇:谁是我们的敌人……
收藏 IP: 123.123.96.*| 热度|

19 吴桂生 刘淼 孙学军 强涛 蒋大和 武夷山 曹聪 董焱章 刘锋 陈安 岳金星 庄世宇 汪晓军 刘立 李天成 王芳 rojer402 biofans advogat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5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