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谁是我们的敌人……

已有 3052 次阅读 2013-4-22 11:45 |个人分类:评论述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社会阶层

BBC发起的一起社会调查在《英国社会学杂志》上刊登,这次超过16万人的超大调查,给英国重新划分了“阶级问题”,取消传统的上流社会、中产阶级和底层之类笼统划分,细分成了七大阶层。除了精英阶层和无产阶级之外,将比重最大的中产阶级分解成了“成熟中产阶层”“技术中产阶层”“新贵工人阶层”,另外还有“传统工人阶层”和“应急服务工人阶层”。


毛主席在上个世纪20年代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对当时的社会阶级进行了深刻的解剖。毛按照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把当时中国划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游民无产者”,并在造反成功以后,把“敌人”全部消灭。毛的这种典型的非敌即友的二分法破坏了中国数千年的社会基础。导致了革命胜利后,整整几个阶级被消灭,并因士绅阶级的消失,使中国传统文明失去了载体而被拦根截断。


10年前,作家梁晓声萧规曹随,也出了一本《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他借鉴了毛氏版本但不敢僭越,把阶级改成了阶层,仿佛这样“阶级矛盾”就不存在了。梁给中国划出了“当代资产阶层、当代买办阶层、当代中产者阶层、当代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和贫民、农民、中国农民工、中国当代黑社会、中国灰社会。”这个划分将农民工独立成为一个阶层,算是其新颖之处。


数年前,中国也有好事者同样也做了一个类似的调查。我记得当年有位著名的中国学者写了一部有名的书,叫《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时在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以前本来表面上看起来平静的中国社会受到了撕裂。如果说梁晓声的书是作家写的,还是可以理解。但是那位著名学者可是位社会学家,而且还是体系内的学者。其社会影响肯定要比梁晓声的大得多。从那以后,中国社科院每年也会发布蓝皮书,其中就包含有阶层分析的内容,虽也部分反映社会现状,但显然避讳很多,有些内容语焉不详。由于有了几位“趟雷的”人物在前,而且又有很强的社会事实在后,就会有人从不同侧面对当前的社会阶层做出分析。最近,又有一位名潘采夫的人受英国划分阶层的启发,尝试列一个私人版的中国阶层划分,当然他的划分自己也承认,也是一家之言,虽然他自己说“偏见不可完全避免,但尽量做到客观。”我们不放姑妄听之。他认为,中国当下的社会可以分为七大阶层:


一、权贵阶层。这个阶层很多人不愿承认,因为它令人联想起“四大家族”,但它确实是客观存在,而且从目前来看,这个阶层掌握着核心资源,足以决定中国的政治经济走向。权贵阶层包括开国元勋后代,高级官员亲属子女,以及其附属阶层——秘书。其数量以万计,财富不可估量。


二、官僚阶层。这个阶层指所有官员,有一定职位的公务员,包括法官、检察官、协会领导人、工会领导人、大学校长、国企领导等,这个阶层掌握大量国有资源,在国家主义统治一切的当下,这个阶层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其人数百万以上,拥有大量灰色收入。


三、精英阶层。这个阶层包括富豪、民营企业领袖、著名知识分子、顶级作家、艺术家、明星、大律师、意见领袖等。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属于被防范、被监督、被合作之列。其人数以十万计,拥有大量财富但并不安全。


四、国有中产阶层。包括政府普通公务员、央企职工、部分国企职工、实力事业单位员工、党媒员工。他们被从中产分离出来,就在于其鲜明的权力附着性,拥有可观的灰色收入,稳定的职位,同时缺乏独立性。其数量庞大,数以千万计。


五、中产阶层。包括民企从业者、外企职员、小私营业主、自由职业者、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大学教师、律师、市场化媒体员工等。他们是中国的“希望阶层”,但近年增长停滞,财富缩水,生存空间恶化,生存状态堪忧。其数量庞大,两三亿左右。


六、农民阶层。包括在农村或城市居住的农民,他们的共同点是没有城镇户口,正在失去土地,靠种地、养殖或小生意生存,这个阶层正在急速流动,他们缺少权力,缺少利益代言人,也缺少组织,是城市化、圈地运动和环境恶化的第一受害者,他们处在政治地位的最底层。农民工不是一个阶层,他们只是农民。这个阶层数量最大,8亿左右。


七、无产阶层。包括贫困农民、破产农民、城市流民、国企失业职工、长期失业城市居民、上访者、病患家庭等。其数量不详,且不稳定。


不知道各位博友对潘的阶层划分是否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或许有些道理,大家也不妨对号入座。我个人来看,难免觉得有些粗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682705.html

上一篇:中欧学界交流的难处
下一篇:计算机之歌
收藏 IP: 125.33.95.*| 热度|

4 曹聪 吕洪波 杨正瓴 techn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