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6日晚,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曾举办过一场朗诵会――《照亮黑夜的烛光——科学经典名篇朗诵会》。巴斯德的这一名篇著是19世纪的科学家的讲演的惟一一篇。
人们常说巴斯德是“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那么“最完美无缺”究竟是指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要以人道的态度对待科学。科学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使人类蒙难。例如,发明氯气、芥子气等毒气的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曾获诺贝尔化学奖。但他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德国政府研发生化武器,生产的毒气造成近百万人伤亡。可他辩解制造杀人毒气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这无疑使科学蒙羞。他的妻子伊美娃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抗议他的这种无耻行径。
巴斯德不仅是化学家,而且还是生物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倘若他的科研成果也用来作恶,那么其后果绝对不亚于哈伯,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正如他在这篇讲演中所申明的那样:“两个相反的定律如今是在斗争着。一个是血与死的定律,每天只想象着新的战斗法,使各民族永远作战场上的准备;—个是和平与工作的定律,只想到解除那些包围着人类的苦难。”显然,他所恪守的是后一个定律。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使科学造福人类,而不成为祸害。在巴斯德的那个年代,科学基本上还是“小科学”,对于人类的危害相对要小;而现在则是“大科学”的时代,它对人类的危害是小科学无法同日而语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科学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包括科学家自身。那么巴斯德在这篇讲演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是否就过时了呢?我们说绝对没有,它对科学家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如此,国际上的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科学伦理组织以及限制性条约,对现代科学所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和限制。在评估和限制的基础上对决策者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使其充分认识到某种科学所可能导致的后果,使人类在享用科学成果的便利时,也对其负面作用有个清楚的认识。
巴斯德是位智者,他清楚地意识到,科学对人类可能造成的伤害,因而他要求自己让科学遵循人道的规律,去造福社会。在他的一生中,他果真做到了,同时也呼吁其他同行这样做,虽然这种呼声现在有许多科学家并不以为然。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则在巴斯德的这篇讲演中得以充分体现。
巴斯德不是孤独的行者,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行者。这篇讲演的价值需要仔细体味和咀嚼,这正是它的珍贵所在。
--------------------
附:科学要遵循人道的规律——在巴斯德研究院落成典礼上的演讲(节选)
[法] 路易斯•巴斯德
这座伟大的建筑如今终于落成了。我们可以说,没有一块石头不是慈善的思想的物质的表征。这个建筑物是集合了各种道德而造成的啊!
我走进这座建筑,我的悲伤使我握紧了我的拳头,因为我是个落伍的人了.我的周围没有一个导师了,也没有一个竞争的同伴了,没有了竺马斯,没有布赖,没有了包耳•伯尔,也没有了福耳比羊,福耳比羊先生对于癫狂病的治疗法是一位最诚恳、最有力量的拥护者。
他们都不在世了。我虽然没有引起他们的辩论,但是我曾经忍受过他们的不少的辩论。如果他们不能够听见我宣布我需要他们的劝告和辅助.如果我在他们死后觉得悲伤,那么我想到我们共同开创的事业永远不会灭亡,心里至少可以得到一些安慰。我的合作者们和我的学生们对于科学都有同样的信仰。
我的亲爱的合作者们,你们从最初的时刻起就有了这样的热心.你们永远地保持着吧。但是你们还得给它找个不可分离的伴侣,这就是严格的观察。遇到不能用简单而确切的方法证明的,切切不要前进!
你们一定要尊重批评家。他既不是一个思想的唤醒者,又不是一个大事业的兴奋者。但是.如果没有他,一切又难免是错误的。他终归有一个最后的一百。我现在向你们所要求的,也即是你们将来向你们的学生们所要求的,是发明家所最难能可贵的。
主席先生,如果您允许我谈谈你出席这个工作厅所引起的我的哲学思考的话,我就得说:“两个相反的定律如今是在斗争着。一个是血与死的定律,每天只想象着新的战斗法,使各民族永远作战场上的准备;—个是和平与工作的定律,只想到解除那些包围着人类的苦难。”
一个只寻觅那些强暴的征服,一个只是想方设法地维护人道。后者把人类的生命放在一切的胜利之上。前者却为个人的欲望而牺牲千千万万的生命。以我们为工具的定律竟要在屠杀场中医治那战争定律的流血的伤口。我们用消毒的方法做成的那些绷带能够救活成千上万的伤兵。究竞是哪一个定律能够克服另一定律呢?这只有上帝知道。但是.我们所能保证的是:法国的科学一定要顺着人道的定律,努力去扩大生命的界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457242.html
上一篇:
健身日记(一)下一篇:
当前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