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院社会所10点钟,报告开始了。原来这场报告就是几个人来宣传自己出版的关于社交媒体的研究成果的。其中就有一个叫xxxx微信群的,来自英国的小女子。她的英文讲得不错。而且ppt做得也有风格。每几个真实场景前,总有一副自己的画作,很有创意。我将其画作基本都拍了下来,发到了朋友圈。后来突然想起来,她不就是我们在群中我们为她办了众筹出她的画册的小女子吗?在饭桌上我还专门提起了这件事。她说非常感谢大家,那时她刚刚入群,没想到就有那么多人对她的画作感兴趣。是啊,一个人如果有才华,怎么都能混好。她说她从九岁起就开始学画画。一直没有间断。这不有点儿像老徐,在父亲的“逼迫”下练习钢笔字的经历吗?所以,任何一项技能,没有点儿童子功是难成气候的。
她的事情又让我回忆起当年我儿时学英语的情形。她们的状况可比我要强多了。至少可以光明正大地学,而且可以拼命地学。可我当年却只能偷偷地学。尽管我也很努力。时代不同了,但童子功却还是一样。郎朗的钢琴,不也是血汗换来的吗?所以不要看着人家这好那好,还要看到人家当年是做了多大的牺牲,至少是比别人少了多少童年的乐趣。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孩子已经有了一种似乎是“自觉”的行动。那就是自己要主动去学。无论多么不情愿,他们还是要主动报名参加各种课外班。这表明社会的竞争压力之大已经让他们感受到了。所以从小他们便开始努力。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够有所斩获。
我们同学偶有聚会,从1995年到今天,同学的孩子有的都哈佛大学毕业了,有的已经上到高二,有的开始上国际学校。似乎都在磨刀霍霍了。这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他们对中国的教育不那么报太大希望。我的同学现在大都40郎当岁,都属于国家的肱骨之才。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肯定比我有更深切的感触。最近我们刚刚有一次聚会。一家三口都来了。父亲把自己的手机给了正读高二的儿子,让他玩儿一会儿。孩子马上开始玩儿起了手游。我们就问,你爸爸每天允许你玩儿多长时间?他回答说,不是太多。孩子在北师大附中读书,那可是好学校,竞争之激烈似乎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饭局还没完,孩子主动退场,说还要写作业。看着孩子那可怜兮兮的样子,我也不得不发感慨。
我以前是没书读,现在的孩子是书读不完!
画作
田野调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