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为什么大家都感觉痛苦?

已有 9572 次阅读 2015-4-15 16:17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置顶博文“博士为什么会有种失落感”反响很大,许多人有同感,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我看到吴楷喆博主最后贴上了一段与网友的互动:

[162]常文博  2015-4-15 09:34博士们的痛苦在于,前进,愈发的对学术失望。后退,却发现经济上被同龄的玩伴远远的甩在后面。这种进退失据的无奈才是真的痛苦.

博主回复(2015-4-15 10:12):我希望大家关注下这个话题:什么阻碍了年青人的科研梦

博主回复(2015-4-15 10:09):我觉得其实不只是博士科研梦碎,许多的老师真的爱科研么?他们的真的有科研梦么?他们年青的时候难道没有科研梦?对科研那种纯真的憧憬?现在为什么没了?

博主回复(2015-4-15 10:08):看了那么多的评论,我都不想回复了,我觉得本文最关键的就是这句话,但是没有人讨论。没有人讨论博士为什么会科研梦碎。

     可见,其实博主想讨论的正是这个。我们现在的所谓学术、科研,都已经有了太多的异化,往往让那些原来热爱科研的人走向失望,这恐怕不仅是博士生、硕士生,许多教师同样如此。而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的人,往往并不是做学问的。所以,你用XX梦也好,树几个榜样也好,各种心灵鸡汤都无法忽悠抚慰这些痛苦的灵魂。

     如果看看科学网的那些博文,很容易就能发现,只要是吐槽、诉苦、抱怨的博文,大体都能获得这样的反应,境遇类似的赞同,一起“痛说革命家史”,也总有人会跳出来说,这点痛算什么,还有更痛苦的呢!

      说实在的,其实大多数抱怨也好,吐槽也好,都有它的现实依据,而反驳就更有道理了,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便如科网上大多是教授博导海龟等等,至少也是个博士硕士,要找个更惨的太容易了。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感觉痛苦?让这么多人都感到痛苦,难道不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吗?

     以前曾经与许多人讨论过,我们说的工作,或者说是职业,最终会发现,它最主要的功能是有一份收入,可以生活,养家糊口,所以不能对职业抱太多幻想,事实是真正对自己的职业特别喜欢的人其实并不多,反而是抱怨更多。就如许多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学医,许多教师反对孩子当教师。那有没有什么职业是让人喜欢的,干起来会心情愉悦的?我的一个观点是,如果把职业与自己的爱好结合起来,大概是最好的,比如喜欢绘画等艺术的当了画家,喜欢音乐的当了演员,工作干的事情就是他喜欢的,那肯定心情很好。另外我觉得大多数人都喜欢那种有创造性的工作,便如一个厨师烧出一个新的菜,一个裁缝做了一件新的样式的衣服,也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个感觉我在每次去烫发做头发的时候特别明显,理发师对每个头都看作是他的作品似的,非得精雕细琢感觉没什么瑕疵了才心满意足。

      当然,也有人反驳我,说这些事情一旦成为职业,天天都干,也会产生职业懈怠感,没多少激情,更谈不上喜欢了。所以我的看法就是要避免把工作变成千遍一律的机械操作,让工作常干常新。按理,当教师、做科研,应该算了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做好了是很有成就感,满足感的,但现在却让那么多人感觉做的都是无意义的事情,白白在这上面耗去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大好青春,甚至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实在是悲哀啊!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一是这个职业的收入让人维持一个不那么局促的生活都做不到,把追求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追求金钱的工作,那种工作的满足感自然就减少许多;二是本来属于创造性的工作却变成了凑数据、造论文,即便有所谓的成果,也让那种工作的成就感大打折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82574.html

上一篇:一泓春水
下一篇:水十条发布,值得期待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46 朱晓刚 武夷山 杨正瓴 罗教明 钟炳 李明阳 戴德昌 吴楷喆 李燕祥 刘立 李毅伟 陈楷翰 庄世宇 邵鹏 蒋永华 蔡小宁 褚昭明 韩枫 鲍博 王春艳 李伟钢 郑永军 陆俊茜 杨金波 刘光银 黄实 农绍庄 冯兆东 GDHBWQ zy00chen trtrtr3929 者仁王 shuxuewangzi lihuas421 yhqing hheq Wanmingfu yuweihong jiareng chenfengzi yjh400 dmingl HANGQING huan771 dulizhi95 gaoshannank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