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写信

已有 2542 次阅读 2019-5-3 08:1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前些天,一个学生的志愿者社团找了我们几个退休教师,说他们要发起一个活动。这个活动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们发起一个写信的过程,请有愿意参加的同学找出一些他们在学习以及生活上面的一些问题,以求助的形式写封信。志愿者社团就把这些信转交给这些退休老教师,请他们选择一些他们认为能够回答的问题写信回复。然后,志愿者社团再把这些回信转交给那些写信的同学。发起者说,他们想搞一种返朴归真的形式,可能他们以为,这样的形式应该很有意思。

不过,一位被志愿者们邀请的老教师似乎有点不同意思。老教师说,现在手机、微信和电子邮箱这么普遍,用起来也这么方便,为什么一定要用手去写信。老师说,写这样的信,总要进行修改。而在修改过程中,信就会被涂改得乱七八糟。志愿者学生说,没关系,这样可能会体现出真实性。可是老教师不这样认为,老教师说,用手写是很累的,远没有敲击键盘来得轻松,也来得快。志愿者学生让了一步,说也可以打字,只是要印出来。老教师还是认为不是太妥当,说家里有打印机的老师并不多,写完了再找人打印是不是更麻烦了?学生又让了一步,说你们打完字后,可以用微信发给我,我们来给你们打印。老教师说,这样还可以。旁观者是不是会认为这位老教师事真多的。人家学生好不容易有个创意,你们就这么打击人家,是不是不太好啊?不过,老教师说,你有再好的创意,可是也不能给我们找更多的麻烦。你以为写信是返朴归真,可是这样的返朴归真会给老人们带来不少的麻烦事。老教师们真的会喜欢这样的返朴归真吗?

其实,现在无论是用微信,或者用电子邮箱,都可以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通讯联系的问题。学生有问题要问老师,老师也想多了解学生,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完全能够解决,用不着这种所谓返朴归真的方式。我在给学生上课时,都给学生留下我的微信号和电子邮箱,告诉他们有问题就可能通过这些方式来找我。也确实有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问我问题。我觉得这样非常方便。而且在回信的过程中,如果有些话,或者有些观点发现不是太合适,当时就可以修改。

当然,现在的学生们已经基本不写信了。他们对这样的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现在甚至不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给对方写信,本来应该先要写对方的台头或者称谓。而在学生们现在散发的宣传材料上,学生们则把自己所在的社团名字写在最前面,然后说我们是某某某。好像他们是在给自己的社团写信一样。其实他们的真实想法是想表达,这篇文字是由我们的社团写出来的。可是这样的格式怎么能让人看得明白?当然,我们并不想责怪学生,他们是真的不知道。他们没有写过信。那么这门课到底是不是要补,这话也不太好说。你即使让他们补了这门课,他们仍然不会去写信,补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我大约是从读小学时就开始写信。最初是父母要求,让我给在外地的姑母写信。据父母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姑母就对我很好。当然,那时好像也有这么一点印象。姑母来我家时,我总喜欢粘着她。所以让我给姑母写信,我也是欣然去写。有一次,记得十三陵刚开放,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去了一次。回来后,我主动把去十三陵的过程和所见所闻告诉了姑母。后来姑母回信说我写得非常生动。可是这封回信和对我写的信的夸奖,我完全没有印象了。是后来十多年后,我去外地看望姑母时,她对我说起来的。

上中专时,我在北京,父母都在外地,我和母亲经常通信。差不多每两个星期就有一次信件的往来。每次看到母亲的来信都感觉非常温暖。我给母亲写信时也总是想向她说我的心里话。只是有的话我不想让父亲看到,所以在信里也不能畅所欲言。后来毕业工作了,与母亲的通信也一直在保持着。再后来,娶媳妇生孩子,信就写得少了。再再后来,我们都装了电话了,信就基本不再写了。

谈恋爱的时候,也给对象写过信。不过,因为是在同一个城市,所以写的信也不多。主要那时候打电话不是太方便,都是在单位里打电话,有的话在电话里不方便说。不过,我不好确定那时给对象写的信算不算情书。我印象里,似乎没写过什么肉麻的语言,只是说过一些关心对方的话。这或许也算是情书的一部分吧。至于那些山盟海誓,卿卿我我,我印象中确实没有写过。她的回信也没有那么浪漫,似乎都是家长里短。

出国的那一年里,我给家里写信,妻子因为忙,回信很慢,这让我总是有点焦急。那时家里也没装电话,只能等着她的回信。可能妻子实在没时间写,就让女儿给我写。女儿的来信让我看了也非常高兴。她有一次说,家里传染上了红眼病,就是所谓急性结膜炎。女儿在信里说,一家子全红了。虽然说的是病情,但我看了,依然不禁芫尔。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76793.html

上一篇:偶遇空巢老人
下一篇:自动化条件下的劳动价值论
收藏 IP: 111.197.84.*| 热度|

5 郑永军 王安良 韩玉芬 王亚娟 季丹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