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杞人忧天

已有 2237 次阅读 2018-10-28 07:1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有位退休老太太,退休前做过企业管理和经营,所以她自认为对这一套很熟悉。然而在退休后,她似乎不甘心就这么退了,总想做点事,说白了就是还想去赚钱。家人儿女都劝她,这么大岁数了,身体也不顶劲,就算了吧。有时候,她面对儿女说的这些话,就不再言声了。但内心里还是不太服气。总觉得自己一身的本事,不再干点什么就浪费了。其实,按照她的经历,真的能适合她干的事并不多。再去干,要么就是劳心费力,要么就是赔光了拉倒。所以儿女们都不同意她的这些主意。只是儿女们碍着她的面子,不好说她以前走麦城的事。

她还想要干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不知根据什么,总觉得现在物价涨得太快,将来家里就是入不敷出。如果真到了这一步,着什么急也没有用了。我就深奥得这老太太有点杞人忧天。虽然现在物价涨了一些,但距离入不敷出的状态还早着哪,哪儿用得着现在就操这么大的心?别人劲她,她不信。所以看起来,杞人忧天这种事,对于不同的人们总都有不同的表现。

我琢磨了一下,所谓杞人忧天,都是担心不可能发生的危险突然降临。其实未必。有时候,天可能真的会塌下来。问题在于,如果它真有可能塌下来,你忧与不忧又有什么用?小行星有不小的可能撞击地球。真要撞过来了,一时半会也没有什么高招来解决,估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还能怎么样?

所以,我以为,所谓杞人忧天,不是因为天真的塌不下来,而是面对天可能塌下来,你再怎么忧也没有用,这么大的事,人忧是没有意义的。能做的就只是事先做一点可能避险的事,能避多少避多少。如果真的避不过去,那就静静地等着看天塌下来吧。这样说可能有残酷,可是还能怎么办呢?

面对这种类似的巨大自然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真是太渺小了。我们所能做的事也太有限了。这是其一。

其二,是有的时候,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并不高,但是有人就是整天忧心忡忡,坐卧不安。这种担忧更不必要。前面说的这位老太太,家里人出门了,她就开始无端地担心,家人出去了,会不会被车碰到,会不会突然晕倒。反正发生这类事的概率平常都并不大。但老太太天天担心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家人的身上。家人也劝他,怎么可能就会出这样的事。老太太说,我就是会担心。虽然说,发生这样的事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性。家人说,如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你再怎么担心又有什么用?老太太不说话了。但是下回家人出门,不管是老伴,还是儿女,老太太照样总是非常担心的样子。

如果看到老太太这个样子,家人就不出门了吗?看来不太可能。人总有点事要做,出门总是免不了的。老太太心里也明镜似的。但只要家人一出门,她还是依旧担心不误。这也真没什么办法了。碰上这么个人。真可以说天天都在杞人忧天。你拿她能有什么办法?基本是无咒可念,没有什么办法。

反正也是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想把她改变过来,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可能,只好听天由命。可是不管怎么说,这样由着老太太担心不止总是不太应该。可是又没有办法帮她改正过来,所以不太应该也只好听天由命,只好每天劝慰,要不还能做什么呢?后来发现,只要多劝慰几次,老太太心情就会好一点,至少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不再过于担心了。当然,时间一长,还没回来,老太太就要犯嘀咕。所以,出门在外的家人总要经常给老太太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人生在世,任何意外的发生都是有可能的。有所思想准备比没有思想准备总有好一些。至于物质准备,能做到什么程度也只能做到什么程度。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有的时候,看上去风险不大,但往往由于特殊的情况,看上去不太的风险就会瞬间转化为巨大的风险。这什么情况都会可能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最好的思想准备就是坦然。

当然,像老太太那样整天提心吊胆真是没有必要。尽管任何不幸都有可能,但毕竟总是概率大小之分,把小概率的事件无限放大,这日子还怎么过?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乐趣?过这样的日子还能有什么幸福,有什么快乐?应该全都没有了。可是面对具体的个人,有时候怎么劝似乎也没有用。那也真是没有办法了。这样的人就愿意选择这样的生活,别人能拿他们怎么办呢?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43165.html

上一篇:对中学生讲改革开放
下一篇:过好日子
收藏 IP: 111.197.82.*| 热度|

2 吕喆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