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困惑的研究生---20年前也迷茫

已有 3672 次阅读 2012-12-4 21: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 困惑, 20年前

困惑的研究生

 

王元丰

  注:近期接触我的研究生,他们很多人对工作和生活感到困惑、迷茫。20几年前,我读研究生时也有很强这样的感受。这是青年知识分子必经的人生挑战,还是20多年我们教育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把我23年前读研究生时在《中国青年报》上写的文章“困惑的研究生”翻出来,供大家参考。

前一个时期,国内新闻界以报道博士生、硕士生退学经商、高校厌学思潮形成了一股“高校报道热”。现在热潮已经退去,然而问题却未见解决。由于各学校对研究生退学的一些限制,以及研究生们在实际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对社会、对自己产生了新的认识,使退学的研究生越来越少了。但与此同时想上研究生的人也少了,而且已上研究生又处在一种迷惘、彷徨的状态中。

古希腊哲学家说:“一切存在皆有其合理性。”对于存在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研究生中的社会现象,更易于做理性的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只要把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一些工作条件和社会待遇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博士生、硕士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了。国家规定获各种学位的毕业生评中级职称的年限是:获学士学位的5年、获硕士学位的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即有中级职称,而博士则是在大学毕业后6年才能具有中职,反倒不如硕士和学士。如果再对比一下学士、硕士、博士的工资待遇,那就越能看得出这个博士、硕士读得不合算了。国家规定大学毕业生基本工资70元,硕士毕业82元、博士毕业92元。表面上看是学位越高工资待遇越高。可是博士生在6年的读学位期间,硕士生在读学位的3年期间只拿助学金不拿工资。这几个可怜巴巴的助学金随着物价的上涨,只能够研究生吃饭用。至于买衣服、买书这些二十多岁的高知青年只能向他(她)们并不富裕父母伸手了。而同期已上班的人除了工资比助学金高得多外,加上各种奖金和补贴要比在校的研究生挣得多得多。等这些博士、硕士生毕业时来享受他们较高的工资待遇时,他们才发现他们的大学同学也都是讲师、工程师了,工资完全和他们一样。而且再加上工龄工资,比他们挣的还要多。这样一比则又是上面的结论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学士了。工资、职称只是诸多问题中的一部分。当这些苦读多年的博士生、硕士生走出校门,他们又面临着恋爱、结婚等人生重大课题。可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又谈何容易。几年的研究生生活,他们只是脑海里存储了大量的知识,口袋里却羞涩异常。一位研究生诙谐地说:“研究生读赔了,把娶媳妇的钱都赔进去了。”结婚就得有房子。先毕业的同学因为机会好,工作时间长,同领导关系好,就能先分到房子。而你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对单位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慢慢排着吧。

不管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他们都是人,是平凡的人。能够象马克思那样口袋里一个铜板都没有却能致力于研究的伟人实在太少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最能充分说明研究生辍学、报名人数减少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了。一个人当他的低级需要都难以满足的时候,他很难再去追求什么高级的满足了。

或许一些同志会责怪这些研究生只想着各种物质待遇,缺乏事业献身的精神。他们说的可能有道理,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研究生们的精神失落感。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发展科技靠什么?当然是靠科技人才。然而冷静地观察我们的社会,很难发现科技人才受到重视,很难见到一种奋发向上,全民爱科学、爱科学的气氛。我们看到的是具有高级管理技术的MBA得不到重用;留学西德的女博士找不到单位;大批科技人员发挥不出才智。而与之相反却是另一番景象。企业家、经纪人一时成了社会的骨干和栋梁。人们为企业家写文章、拍电影、搞晚会,文艺、体育界也不甘寂寞,一些歌手、影视明星尽管个人气质、文化修养叫人难以恭维,却在各种场所抛头露面,仿佛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导师。科技界在经济界的傲慢、文艺界的喧闹衬托下显得冷冷清清。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的引导下,身处科技界的研究生能不困惑和彷徨吗?我们还怎么去要求研究生为科学事业献身呢?从另一个角度看,广大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能在目前的这种社会导向下读硕士、读博士,这本身不正反映了他们对科学、对事业的热爱吗?他们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热情,倒是我们的环境使这种热情窒息。

可以说具有较好科学、文化素质的研究生是我们国家科技力量的后备军,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如果他们心理负担沉重,感到“学术的寂寞”和科学的失落,而我们的社会又不能使他们消除“寂寞”,那则是民族的不幸、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

 

本文发表于《中国青年报》(19893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639221.html

上一篇:今夜难以入眠
下一篇:科技工程工作哪里有文化?
收藏 IP: 114.66.64.*| 热度|

12 曹聪 柳海涛 黄振宇 张雪峰 徐大彬 赖康 李明阳 蔡津津 龙涛 朱晓刚 汪志昊 Villainvilla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