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人们看到的“阳光”,是8分钟以前的时候产生的吗?

已有 5822 次阅读 2012-9-14 16:28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太阳粒子, 高能辐射

人们看到的“阳光”,是8分钟以前的时候产生的吗?
作者: mirror (*)
日期: 09/13/2012 07:16:38

话题的引子是来自新雨丝里的文章古老的阳光。因为那篇文章的主题基本上错了,所以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引用。

从结论上说,在地球上看到的阳光,是来自太阳表面的“黑体辐射”。因此,就是8分钟前那个时刻产生的,与太阳内部核聚变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在太阳内部,高温高压下的质子(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聚变反应产生氦原子核,并随之释放伽玛线光子和中微子。这个基本反应是不错的。但是包括维基在内,后边的解说就很不靠谱了。
Quote

核融合产生的γ射線(高能量的光子流)從太阳核心釋放出來後,只要經過幾微米就會被太陽中的電漿吸收,然後再以較低的能量隨機地輻射向各个方向。因此,在不斷反覆的吸收和再輻射中,光子流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太阳表面。估計每個光子抵達太阳表面需要10,000年至170,000年的時間[44]。

这个说法引自NASA的网页,看来NASA也有不靠谱的说法。尤其是这张图,基本上可以说是误导、是不理解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

 

显然,核反应部分是开尔文不曾想到的,但是对反应后边的过程,开尔文传热理论还是适用的。有温度、有介质,热就要从高温区传向低温区,也就是说要从太阳内部传到外部。这个能量传输的过程可以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这并不能讲是光子从内部传到外边需要这么多的时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容混淆。同时产生的中微子,因为它不太与物质(介质)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很快就可以到达地球。

Quote

光子从内核到太阳表面的这个过程可以用数学上的“醉汉行走”模型描述。但推算其所花的时间则需要知道太阳内部气体的密度和分布。目前的估算结果是在1万年至17万年之间。

这段描述,大约来自NASA网页的汉译。原文错了,结果也就不大可信了。光子从内核到太阳表面的这个过程可以用数学上的“醉汉行走”模型描述是个民科的想当然的思考。考虑粒子电子、氢、氦原子、离子还差不多。从这个错误可以看出,如今有了计算机,什么都可以算了,人们不理解物理过程也可以计算“醉汉行走”。可怕的世界。

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表述错了。要么就不提,提了就要说对了。

原文在这里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问:你是说这句话不地道?
Quote
Originally born as energetic gamma rays, after billions of collisions with matter, this radiation reaches the surface and escapes into space. 

“ this radiation”在此有歧义。伽玛辐射的radiation和热辐射的。
作者: mirror (*)
日期: 09/13/2012 11:51:57

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光,是热辐射的,不是伽玛辐射的radiation。

高能gamma rays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 说主要是散射和生成正负电子对。但是,被散射后光子是新生成的光子,而且散射的截面积并不是表现为所谓的“酔步过程”。因此,追踪光子的思考基本上就是不着调。因为光子能量降下来后,回避不开光电吸收的这道门槛。也就是说,光子会被吸收、最终要湮灭的。

通过这个描述,最终的结论依然是卡尔文的热的传送问题。直接讨论等离子体、气体的对流就是了。比起黑体辐射的能量来,太阳粒子和高能辐射的能量渠道的份额不是很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12746.html

上一篇:几例令人感慨的商品设计
下一篇:铜、铝和水发生热交换,交换速率一样吗?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6 鲍海飞 刘洋 戴德昌 陈安 wlimin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