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午夜随想(3)

已有 2364 次阅读 2013-9-18 05:29 |个人分类:心路里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发往群邮件的内容,标题是新加的。 ]


直观上,数学应该是有条件清澈见底的学科之一,而事实远非如此。
* * *
我想象不出,既然具备了攻克数学难题的头脑,为何没有能力把它写的象空气一样平凡呢。成年人似乎就是这样,一旦你把一切讲得清清楚楚,他可能会说:哦,就那玩意儿,我早就想到了,只不过没有时间写出来罢了。于是,作者们开始筑起一道道玻璃城墙,让你看得见,却够不着。干着急去吧。情况就是这样,不撕住你的脑袋狠狠地往城墙上撞,好像就无法让你产生敬畏之心。久而久之,本应清清楚楚的事情,就变得黑乎乎一片;本应是平坦的大道,却变得坑坑洼洼。杀掉你很多时间,你反而会觉得高深莫测。我读过一本数学家的传记,他培养了很多学生,包括那位证明了1+2的数学家。他晚年的时候,发现明明是过去自己证明过的定理,却愣是做不出来了。“您老歇歇吧”,身边的学生们关切地说。倒是别说是高深的数学证明,就是几个简单的程序,当时看着清清楚楚,过几周再看,居然想不起当初的意图。这事儿还真难办。经常讲“淡泊名利”,其实很简单,文章写得清楚一点,让别人以为那是他们自己脑袋里原有的知识,这样不就很淡泊了嘛。要不就这样,高调、咋咋呼呼,不难“踢走”名利。
刚才看网易新闻说,澳大利亚某教授因发现屎壳郎利用银河系导航的能力而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我注意到一些学者对于诺贝尔奖讳莫如深,好像谁提起它,谁就会更加远离它似的。其实不去提,假装不知道,也不见得就能更近。我曾在某本传记上读到,搞物理的拉曼曾讲过这样的话:老子就是要拿诺贝尔奖!结果他就真拿了。假如没拿到是否就等于受辱了呢。我看不要那样去看待。。。最近我在思考含有“模式”的某个学术名词,查来查去,没有找到满意的解释。数学里很少用“模式”这种说法。想来想去,干脆用自己的理解下个定义得了。所谓模式,无非是某种或某些反复出现的东西,它们具有基本性或简单性,能够在很大范围里表示其它一切。。。国内经常有反对影响因子的声音,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要我说,诺贝尔奖也可以看作某种符号化的影响影子。它肯定也有某种模式。
这学期接受了一门本科课程。在家里呆烦了,不如趁着上上课,见见大学生,顺带吸收点“阳气”。台下坐着十五位大四的学生,其中一位是来旁听的。多数都在准备考研,另有七位实习去了。照例,我鼓动他们考虑去普林斯顿大学。“要是去不了普林斯顿,就到哈佛将就一下也行”,我对学生们说。“你们一定要培养一种傲慢的气质”。人们经常讲“谦虚”,但在我看来那背后隐藏着一种怯懦和依赖性。也许人们说,谦虚一些别人可能就更乐意帮助你。我看未必。比如,数学家们拿出一个东西,总是把直观的一面对着自己,而将令人困惑的一面对着外部。在竞争中,是否因为你谦虚了一点,就能让他们把直观的那一面展示给你看呢。这种情况很少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讲,直观是数学家们的隐私。就我的观察而言,很多强大的人,内心深处也有一种强大的傲慢。而谦虚仅是一种交际中的手段。
看到一些学生低头看书,到了第二节课,我干脆把原本准备的内容扔到一边,让他们讲讲为何考研或为何不考研。我先指定一位学生让他讲。“坐到桌子上”,我对他说。“如果你乐意,也可以跳到讲桌上”。这学期我有三十二个课时,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比较充分的“精神灌输”。上课期间我也跟他们讲博弈论。“比如,两个人各方面相当,但其中一人先捅了对方一刀,那么对方立刻就被削弱了。就算你不对,他拿你也没办法”。接着又给他们讲“蛙论”。这是我大二时想到的一种思想模型。一只青蛙在井底说天有那么大,这时站在井口的另一只青蛙就笑它,告诉它天其实是两倍的那么大。我把这只青蛙放在井口,但它周围也有柱形的墙壁,只不过半径更大一些。然后还有第三只青蛙,在第二层井口,如此类推。我告诉学生,如果你们是第一只青蛙,那我可能就是那第二只青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725790.html

上一篇:数学分析IV:第一讲
下一篇:午夜随想(4)
收藏 IP: 110.178.24.*| 热度|

4 林中祥 李学宽 张忆文 吴玲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