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一周要闻】

已有 2160 次阅读 2016-10-23 12:49 |个人分类:一周要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发布:我国高校智库在改革创新中加速前行由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承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发布会9月28日在京举行。该报告由主报告及四个分报告组成,力图在2015年中国智库建设与发展的海量信息中寻找新亮点、把握新态势、形成新思考,以期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的智库建设有所裨益。报告显示,2015 年高校智库决策咨询成果丰富。据统计,全年高校智库专家累计提供咨询报告4.3万余份,有2.2万余份被采纳,决策影响力明显提升。高校智库努力打造多种层次的智库成果,从供给端塑造智库实用性和影响力,既有对紧急、突发事件的精准、快速把握,又有对中长期国家发展与区域进步的前瞻、权威思考与预判;既跟踪汇总并分析外媒对中国重大热点、难点事件的观点,又坚持正确导向,及时对外推介传播中国学者的思想观点。经过数年的探索和运作,高校智库逐渐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营机制。从“手工作坊”到“研究和分享平台”,从“校级大平台”到“市场化机构”,高校智库运营的方式百花齐放。同时,高校智库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不断扩大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国际影响力。2015 年,各高校智库在不断壮大迸发的过程中拓展了“智库人才”的内涵和外延,广泛延揽各类人才。各高校智库都致力于打造老中青结合的人才队伍梯队,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分布广泛的研究学者队伍。各高校智库还纷纷设立项目,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关注国家发展的优秀青年学生,为未来国家各类智库建设发现和储备人才。报告指出,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依然存在不足,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一是高校智库的产品缺乏政策匹配度。高校智库提供的资政产品和政策制定者的需求有很大差距。二是高校智库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现阶段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评价标准。三是“旋转门”缺乏活力。在中国智库建设过程中,“旋转门”尚未形成。四是对于学术独立性和政策应用性之间的关系有认知偏差。(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第四届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签署《新德里教育宣言》。近日,第四届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30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会上金砖五国教育部代表签署了《新德里教育宣言》。《新德里教育宣言》强调金砖国家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教育公平和包容,并希望各国今后加强在职业教育、教育质量保障、终身学习、高校成果转化和促进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该宣言完全契合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就《新德里教育宣言》内容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加强金砖国家大学间的交流合作;二是鼓励联合科研和人才的联合培养;三是扩大教师学生流动,为他们到对方国家学习和研究提供便利与服务。以上倡议得到参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认可,并纳入《新德里教育宣言》。(摘编自新华社)

·全国卷考试内容调整加重对传统文化考查。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即将颁布。据悉,语文、数学等9门学科知识点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也即将公布。新大纲明确提出,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新大纲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摘编自《京华时报》)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将举行推学分互认。中欧将于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会议将推动中欧学分互认,促进中欧学生双向平衡流动。会议将以“构筑通向未来的中欧教育丝绸之路”为主题。在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中欧教育部长会议设置了下面四个主要议题:1.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2.提高教育质量水平,服务中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推动中欧学分互认,促进中欧学生双向平衡流动;4.加强学校体育交流,发掘中欧教育交流合作亮点。此外,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也将于10月11日在北京举行。对话主题是“人文架桥,教育筑梦”。对话包括五个议题:1. 推动校际学分互认,促进学生均衡流动;2. 依托语言教学合作,开展区域与国别研究;3. 强化青年创业创新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 挖掘特色学科合作潜力,推动特色学科人才培养;5. 探索学校体育交流,开辟教育合作新领域。(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发布行业白皮书:慕课用户今年或超1000万。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10日发布2016中国慕课行业白皮书,这是中国慕课行业的第一本白皮书。根据白皮书,2014年核心慕课平台相继上线后,慕课用户规模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16年注册用户数将超过1000万,70%以上的用户选择慕课平台最看重课程资源,职业技能类课程最受欢迎。从国内情况来看,慕课行业由高校牵头,互联网公司、在线教育企业开设平台,国外平台相继进驻,慕课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高校也积极参与慕课的制作,已有超过30所“985”高校及多所“211”高校参与慕课课程制作和慕课平台建设,并积极提供优秀教育资源推动慕课行业发展。不过,白皮书也指出,90%的国内高校尚未开展慕课课程、平台建设。已有的慕课平台也面临一些挑战,只引进高校优质课程资源,未形成主动关注和打造品牌课程与优质师资的意识,慕课仅是对线下教育的补充,且与其有一定的重合度。此外,用户对于慕课资源利用度不够,完成率有待提升。(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白俄罗斯总统来访北大并发表演讲。近日,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到访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朱善璐表示,中国与白俄罗斯的友谊源远流长,白俄罗斯是中国的“全天候好伙伴”,在国际社会中对我国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坚定支持,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国家。中白关系已经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而高等教育合作在两国合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愿意成为沟通中白两国文明的一座桥梁,为两国教育领域的合作,也为增进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摘编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第九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在复旦大学开幕。近日,第九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在复旦大学开幕,主题为“公益·创新·责任”。本次大会紧扣时代主题,突出公益与创新相结合,设置了“创聚4小时”“创益180”“创享360”和“创讲8分钟”等环节,引导获奖学生践行公益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指出,复旦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唐仲英基金会“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唐仲英先生与复旦大学渊源深厚,学校把承办今年的交流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是中国第一个以“德育”命名的奖学金,在对优秀学生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鼓励获奖学生组成爱心社团,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并带动身边的人积极投身公益,助人为乐,回馈社会。(摘编自复旦大学新闻网)

·北大燕京学堂:为世界培养了解中国的优秀人才。作为北京大学打造的高端留学生项目,燕京学堂自2014年5月筹建起就备受关注,不仅有对其开设的“中国学”硕士项目内涵的讨论,而且还有2015年首批学生入学后“修中国学却用全英文授课”的疑问等等。近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在北大办公楼礼堂举行2016年开学典礼,迎接学堂第二批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124名青年学子。和去年入学的第一届学子一样,他们来自全球优秀高校,103名国际及港澳台学生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21名大陆学生来自北京大学等13所国内知名高校。作为北京大学打造的高端留学生项目,燕京学堂正在探索“为世界培养了解中国的优秀人才”。(摘编自《光明日报》)

·清华国际本科生招生取消笔试 将采用申请-审核制。继博士研究生招生之后,清华大学的国际学生(本科)招生也将从明年开始采用申请-审核制,取消笔试。申请系统目前已经上线。以往清华大学录取本科国际学生采取的是笔试+面试的形式。有意就读清华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需要先按照自己报考的专业类别参加4至5个科目的考试,再通过加试或面试最终录取。从2017年起这一考试招生方式将全面改革,取消笔试,代之以申请-审核制:所有具备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可以向清华大学递交申请,而清华将通过网上申请和综合测评,包括材料评审和面试等,进行综合录取。根据2017年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全校共有19个院系39个专业向本科国际学生开放。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相当于中国高中毕业学历的外国公民都可以提出申请,未满18周岁的申请人须提交《在华监护人公证书》。由于清华的大部分课程采用中文教学,因此对申请者的汉语水平有一定要求。目前申请系统已经上线,通过材料评审的申请人将进入面试环节。(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西安交大召开党委常委会 审议本科生院建设方案。西安交大党委召开常委会,研究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审议本科生院建设方案等事宜。会议指出,本科生院的成立,要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目标,做实基层教学组织,充分调动基层和师生的积极性,激发办学活力。会议要求抓紧出台相关措施,并大力推进落实。(摘编自西安交大新闻网)

·南京大学等六高校签署两岸三地绿色大学联盟扩容协议。近日,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南京大学潘毅副校长率团赴港出席两岸三地绿色大学联盟研讨会,签署联盟扩容协议,并就联盟下一阶段工作提出重要意见。潘毅副校长代表南京大学致辞,回顾了联盟成立以来南京大学在绿色教育、绿色研究、绿色服务和绿色校园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欢迎浙江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校加入联盟。6所高校就推动联盟内绿色科研和课程合作、绿色校园建设与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学生环保竞赛专业水平、扩大联盟社会影响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意见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达成重要共识,并协商确定,2017年的两岸三地绿色大学联盟学生环保交流营暨环保竞赛将在南京大学举办、理事会会议暨绿色校园建设研讨会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两岸三地绿色大学联盟系南京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三校于2011年5月联合发起成立,其宗旨在于,为应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担负起时代赋予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培养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保护理念和相关知识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研究发展绿色科技,推动低碳社会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南京大学新闻网)

·苏州清华共建环境创新研究院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中心一基地一平台一智库”。为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清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和《苏州市—清华大学创新行动计划合作协议》,深化校地合作,近日,苏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共建“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备忘录。根据备忘录,苏州市政府将与清华大学共建“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学科引领、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势和我市在经济规模、产业环境、生态建设等方面优势。进一步提升清华大学学科建设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环境学科,促进苏州市环保产业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双方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环境科技创新为基础、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在苏州高新区建设环境科技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技术服务平台、环境战略高端智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环境创新研究院,为我国环境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典型示范。(摘编自清华大学新闻网)

·北大成立全球大学生创业中心 推出创业教材《北大十五堂创业课》。近日,第八届北京大学企业家论坛——中国创业者2016峰会在北大举行。会上北大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揭牌成立,同时还推出了该校第一本创业教材。据介绍,北大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位于北大第二教学楼,占地近5000平方米,内部功能包括新青年创客空间、创业大讲堂、创业咖啡、创新创意展示中心、北大创业训练营等,旨在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校园创业氛围。此次活动上还推出了北大第一本创业教材《北大十五堂创业课》。这本教材集结了厉以宁、吴志攀、黄怒波、俞敏洪等15位学界、业界知名人士多年的研究成果及创业实战经验,为创业者指点迷津。本书的内容精选自北大创业训练营150门课程,契合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据了解,北大创业训练营至今已经服务了超过20万名创业青年。(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清华成立新药创制中心 打造全球药物创新生态。近日,清华新药创制中心正式成立,并将于10月12日正式亮相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该中心旨在加速科研转化,打造全球药物创新生态。中心是由清华大学药学院主导、多方协同建设的一个开放式、国际引领性的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汇聚本领域国内外杰出人才和全球资源,围绕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基因疗法、细胞疗法以及医疗器械,推动新型药物与疗法的研发及关键新药技术的突破,打造集转化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企业联盟、孵化投资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药物生态。中心注重转化模式创新,尝试以市场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型商业模式,推进转化成果与市场的密切对接。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市政府以及清华大学三方共建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lobal Health Drug Discovery Institute (GHDDI)”是国内在新药研发领域首次引入国际资金、投入非盈利研究机构的创新PPP模式;未来,中心还会对新药研发的不同阶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孵化与加速项目,并提供多样化的资金支持模式,从源头上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与落地。(摘编自人民网)

·中日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启动。为进一步推动中日科技人文交流,不断拓宽两国关系发展和科技创新合作的民意基础,在我驻日本大使馆积极推动下,中国科技部正式启动中日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邀请日方青年科研人员和青年科技管理人员访华开展短期考察和交流。首批78名日方人员于10月9至15日访华,成员既有来自内阁府、外务省、文部科学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6个政府相关部门的科技创新政策管理干部,也有来自理化学研究所、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8个公立科研机构,以及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和熊本大学等23所大学的一线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在北京,访华团将邀请中国外交部、科技部领导就中日关系、“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等作专题演讲;与环保部、农业部、中科院等相关部门座谈;访问中日友好环保中心、清华大学、中科院政策管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之后,访华团将分两组分赴天津和山东考察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与当地大学开展交流。(摘编自《科技日报》)

·俄媒为外国中学生打造“俄高校报考平台”。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日前举行“俄高校报考平台”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该社专家为方便外国中学毕业生选择和报考俄罗斯高校的网络互动平台。名为“最佳俄罗斯高校:做出你的选择”的网络平台堪称协助外国中学生了解、选择和报考俄罗斯高等院校的互动型指南。外国中学毕业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俄各高校的教学特色、国际排名、学习费用等情况,查看学校住宿、教学、学习方式、在读外国留学生人数、录取率、体育基础设施状况,同时还可以直接递交留学申请。(摘编自《光明日报》)

·非洲:政治干预阻碍非洲高校的发展。在非洲,政府对高校的干预问题一直存在,大学的管理受制于政府,而不是以学术为目标。比如,学生的入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非洲高校实行改革,政府承诺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权,引入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使高校专注于学术研究,推动高校发展。然而,后续的研究显示,非洲高校的现实状况改善不大,甚至部分非洲国家的高校管理陷入混乱。政府干预模式导致的各种冲突和矛盾依然存在,很多非洲高校的自主权只停留在表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首先,在学术工作和领导任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表面上,高校在领导任免方面具有决策权,调查结果却显示,政治家们更倾向于选择能为学校在媒体大众中获得积极评价的领导者。其次,由于高校具有商业需求,例如商品供应和人员服务,政治家们会将自己关系网络内的商品供应者推荐给高校领导者。这样会使高校深陷官僚体系的泥潭,学者无法专心学术研究。由于政治干涉、引起高校内部分歧,高校领导者也变得日益专制。另外,有关非洲高校的数据和信息较为匮乏,尤其是有关高校管理及领导的信息少之又少,公众无法监督高校管理,更别提高校的教职人员以及学生参与高校信息的监督。非洲高校想摆脱政治干预首先需要法律保障高校管理者受公众监督,比如通过公众听证会等形式进行监督;其次,增强政策的透明化,这主要是针对高校中学术任命和财政方面存在的贪污腐败;另外,非洲高校需要加强数据管理,通过数据的收集、存储、公开促进高校管理,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摘编自《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

·韩国高等教育实行“工科教育计划”。韩国教育部近日报道,韩国将实施“工科教育计划”的政府补贴计划,旨在调整韩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扩大工科专业的招生名额,减少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专业的招生名额,以解决当前韩国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据悉,韩国将有21所高校从中受益,连续3年获得约2000亿韩元(约合18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这也是韩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补贴项目。根据2014年韩国教育部的调查报告,预计未来10年间,韩国将有26万个工科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空缺,同时有53万个文科、社科和艺术专业毕业生盈余。目前韩国15岁至29岁之间的青年失业率为12.5%,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点。因此,“工科教育计划”的快速推进,将缩小高校毕业生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之间的差距,降低青年失业率。然而韩国学生将面临新的挑战,因为高中生在学术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就要开始转变,从人文、社科和艺术专业转向工科专业。同时,这项计划也使得韩国学生去国外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数激增。(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美国大学活动形式多样 非学分国际交流活跃。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近日发布的报告《世界是间新教室:非学分类国际交流》(The World isthe New Classroom: Non-Credit Education Abroad)指出,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生开始参与非学分的短期国际交流项目,且形式多样。除了学习非学分的短期课程、进行实习或从事志愿者活动外,不少学生还参加了田野调查、国际学术会议、体育比赛或艺术表演等国际交流活动。该报告显示,美国大学生选择参与非学分类交流项目的主要目的地为墨西哥、中国和尼加拉瓜;最常见的交流形式是参与志愿性质或服务性质的活动,其次是进行学习体验、参与研究项目或田野调查、进行实习或工作;出国最集中的时间是春假和暑假;参与交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教授协调或学校组织。虽然非学分类的短期交流项目也是培养学生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重要形式,但美国此前对此类项目并没有太多统计或研究。这次通过对227所美国高校国际学生交流情况的统计,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希望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学生参与非学分交流项目的形式、参与度、国别选择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分析并掌握国际交流趋势。

(姜洁,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专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010378.html

上一篇:E9高校前10%高被引文献对比 ——基于Scopus数据
下一篇:长三角高校社会声誉大比拼
收藏 IP: 180.161.1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