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js 又名基湘,同学于浙大。

博文

清华校训之要义

已有 6272 次阅读 2010-7-21 16:20 |个人分类:院校发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德才兼备,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 方向与质量

清华校训之要义

基湘

一、楔子

对于清华校风,我曾经作过一些推断性的论证。见蓝劲松:“清华校风:渊源与内涵”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3356

对于清华校训,本来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学界与清华校方早有公断:直接来源于1914年梁启超先生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参见徐葆耕:关于校训的解释

http://www.tsinghua.edu.cn/qhdwzy/board9/detail.jsp?seq=699&boardid=120204&bid2=12

未进清华之前,外人多用望远镜看清华;进了园子之后,“内人”则用显微镜看清华。在下既然已经离开清华,那么对清华也不得不用望远镜“瞭望”。看得不仔细不清晰的地方,园子里的人不妨再用显微镜补充观察。

二、清华校训之要义

清华校训由两部分组成,先曰:“自强不息”。这当然是要人主动做一个强者。不过强者也可以说强人。说一位女子为“女强人”,多数女子恐不会喜欢。而且多数男人或许也会同意:仅仅“强”不是好事,强盗的“强”就令人恐怖和厌恶。正因为如此,所以,“自强不息”后还要加一个“厚德载物”,使“强”受制于“德”。反之,有德之人也不够,还必须“自强”。换言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教人要“才德兼备”或说“德才兼备”。

记得蒋南翔校长说过,高等教育要认真解决方向与质量两个根本问题。窃以为,质量问题就是“强”的问题,清华人不能是个弱者(不仅不能是弱者,也不能是一般意义的强者,而必须是卓绝超群者)。推而广之,中国人也一样。“方向”问题就是“德”的问题。做人不能“缺德”。

蒋南翔与郭沫若都强调培养“又红又专”的人。这里“红”的问题就是“德”即“方向”问题,“专”的问题就是“质量”,也即“才”的问题。“又红又专”的释义就是“德才兼备”。

★ 我原以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前后两句都是教人“为人处事”,无需再作区分(见拙作《致知穷理》第277页)。有些校友分而论之,认为“自强不息”旨在教人“做事”要追求卓越,而“厚德载物”重在教人“为人”要仁德待人。我现在也颇为赞同这种体悟。

“听话出活”也可以结合清华校训来理解。从校训的角度来推演:“听话”就是“德”的问题,也即“红”或“方向”问题,“出活”就是“专”的问题,也即“质量”或“才”的问题。领导的话(指示)当然要听,但这话是否要真正执行,那还得看其是否符合“真理”、“正义” 和“良心”。若符合这三点,那么领导的话大致是不错的。

简单图示如下: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质量——————方向

                     才(艺)—————德

                     专————————红

                     做事——————为人

                     出活——————听话

三、“听话出活”再析

不少人当然不会这样来理解,他们确认并信服这一“传统”:听话,就是要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听进去;出活,就是要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好。”这种解释一定程度上是不错的——如果领导正确的话。但是,如果您信服这种解释,那么也很可能成为这样一种工具:如果领导错了,那么你跟着错;如果领导是外国老板,那么你可能成为合格的买办或“走狗”;如果那外国“领导”是个恶棍,那么你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走入邪门的一些清华实例就证明了这一点。

就领导管理而言,“听话出活”将为领导群众所同好;就学术研究而言,“听话出活”无异于要了学术的命——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命。因为基础研究(无论人文、社会还是自然科学),要的是求异,而不是求同;要的是独立思考,而不是“团队合作”(或者所谓“团队合作精神”)。而正是在这一点上,即使在园子里面的人大多也没有认识到,抑或认识到也不愿意做——领导可能尤其如此——谁喜欢不听话而出活(或“不出活”)的人呢?又有谁愿意象尼采那样即便众叛亲离,(穷困潦倒),也冒险投身学术——思想的创造呢?而没有后者,真正的学者及其时代仍未来临——哪怕科研经费成万上亿,也砸不出几个象样的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131-346106.html

上一篇:周末出游散记
下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问题、原因与对策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7 王晓明 赫英 陈儒军 王号 逄焕东 刘广明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