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也说论文的价值

已有 4712 次阅读 2007-4-4 14:34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的价值与长度有关,也与内容有关,更与原创性有关。论文的产生需要投入,产出的效益往往比投入高若干许多倍。
现在的论文生产率比以往提高了若干倍,打字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方便了、操作起来比手写时代方便多了。

    毋庸讳言,现在的注水论文比较常见。把自己的论文,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内容,变换一些词句,作为另一篇文章发表,这还是“谦虚”的。不客气的呢,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改头换面,组合、拼接,“润色”,炮制产品,这样的作品不只是垃圾,还是违法的赃物。

    最近,看了广西大学唐韧教授写的中篇小说《六月里花儿香》(见《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第4期),反映的是现实是:一些文科的本科毕业生,论文不原创,四处拼凑文章。其中,有一个家伙很好笑,竟然把老师的导师的文章(博士论文)一字不差地抄了下来,充当毕业论文。结果自然是被骂了一顿,责令重写。有比较聪明的,把好些作者的文章,像做百衲衣一样拼凑成了绝妙好文。可惜,答辩老师不好糊弄,这篇自己都搞不明白的“论文”让制作者丑态百出,出尽了洋相。有个作者比较诚实——主动要求把自己的论文从优秀降为良好,她的“作品”也是拼凑来的。

    以前,也看过一篇类似的小说。说的是一个中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语文作业,从图书馆里落满了灰尘的旧书里抄了文章交差。没想到,他的老师是个伯乐,见学生的作文如此优秀,就把文章寄去参加全国性的作文比赛了。更没想到的是,这篇抄袭之作,竟然过关斩将,一口气进入了决赛。决赛又出现了戏剧性场面。两篇论文总得分一样,可是比赛规则是只能产生一个冠军。
这个决定权属于评委会主席。主席发现那个学生抄袭了自己数十年前的作品,很感动——那种老掉牙的作品还有人欣赏。主席没有戳穿他,可是把冠军给了另一个人。主席是时候明确告诉那个剽窃者的实情的。小说是用第一人称,以剽窃者的口吻叙述的,表达了剽窃者的紧张、畏惧、悔恨以及抄袭前侥幸心理和纸里包不住火时的后悔和自责。
以上说的是文科的人们,那么我们理工农医类的呢,有没有这种“好玩的事情”呢。有的,例子吗?网上有的是。

    回到开头的话题,真正的论文不是经济指标可以衡量的。大家首先看中的是其学术价值。可是,正如鸿飞兄所言,论文的产生是要花费许多心血和费用的。一篇“等级”在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单是“发表费”——版面费就动辄4位数,论文的确是价值颇丰呀。
那么多论文,哪些是精华?哪些是赝品?哪些是垃圾?读者、编者们,擦亮您的眼睛吧。不然,很容易被忽悠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124.html

上一篇:在河北大地上感受春天
下一篇:一个健谈的科学家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