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对学习诺奖解读的感悟

已有 2509 次阅读 2015-10-23 13:53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博客, 诺奖解读

              对学习诺奖解读的感悟

                   都世民

以下是笔者写这篇博客的提纲。

1.新闻媒体

2.出版期刊

3.博客

4.文字水平

5.技术水平

6.写作水平

7.翻译水平

8.权威性

下面来说说自已在了解诺奖过程中的感悟。

                     关注来自哪里?

对诺奖的关注来自科学网,对诺奖的预测、介绍和讨论的博客不少。特别是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诺奖零突破,引发网友广泛热议。官方表态有总理、科协、中科院、光明网、科技日报、大公报等,,媒体采访有南方网、大公网、联合早报网、纽约时报等,这说明什么?一是对诺奖关注是全球新闻媒体最先关注;二是报道内容是双向的,要翻译;三是科技报道是严谨的,有技术含量,拟稿人要懂技术,不能随意延伸解读。

新闻报道内容都比较简短,引用出处也是新闻媒体,来源是否可靠、严谨?只能从媒体资深、社会影响、观点是否中性来判断。

要想更详细了解,就要翻阅新刊,包括专业期刊、科普期刊、学术期刊。科普期刊解读易懂,但不一定准确,甚至出错。学术刊物对外行人不易看懂。

再就是论坛中的博客文章。数量多、视角广、水平参差不齐,传播者多,提问题的人少。

                          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有知识、有技术水平、有写作水平的人很多,千万不要以为我在说教,我是说自己感悟。因为科学网在议论博客,各种说法都有。笔者算是老科技人员,为了防止老年精神疾病,所以要学习脑科学,要动脑思考问题。丰富老年生活,以文交友,向网友学习。

诺奖标志最有创新思维、创新发现的源泉,最能启发人们创新思维。当然诺奖也有评议错的时候,也有关注发展中国家新发现少的不足,这毕竟不是主流。

第五对夫妇获诺奖引人关注,笔者先是从《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先看到,题目是“大脑中的GPS”,我一看题目就怀疑这一说法,虽然我对GPS有些了解,为稳妥起见,我在百度网搜索,查询专业书,来判断它对与错。很明显文章作者没有抓住诺奖新发现的核心问题,GPS的说法是延伸解读。

在科学网多次看到这种说法,这当中有业内专家。这说明对诺奖的了解片面,没有权威解读,技术水平不高,文字表达不准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年轻时,阅读《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刊物,自己也翻译,发现自己翻译的文章读起来别扭,读别人翻译的文章表达不准确,专有名词译错,有的译者是外语学院毕业的专家。但文字很流畅。

笔者从科学网孙学军博客也看到对诺奖的解读,点击率大都相当高,经常置顶。他的博客内容新,文字流畅,专业性强,有科普解读能力,不足之处专业面窄,提问题少,现在有很大改进,很少回复,不太愿意与网友交流。他对莫泽夫妇对诺奖的解读缺少什么?只有结论,没有关键性叙述。外行人或内行人是否了解这位置细胞、方向细胞、速度细胞是怎么得出的。我原以为是生物学家在解释神经元活动的假说,我在百度网搜索时,发现有人用这种思路建立分析模型和相关理论,我在想这种分析结果怎么验证。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科院专家解读也没有说清楚这神经回路和网络是怎么发现?在宏观层面怎么证明?环球科学这篇“第五对夫妇”一文说清楚了,他是将脑电波信号接入电脑,通过编程将大鼠移动位置用三维坐标显示出来,一开始笼子小,电脑显示图形叠加在一起,无法分辨。更换大笼子后就可看出是六边形蜂窝状,这是网格细胞,不是栅格细胞,也不是网络细胞。这个词准确译法应是网格细胞。

不难看出环球科学的作者和译者的文章水平高,把技术核心问题说清了,文字流畅,译文准确。这其中涉及电脑的软件及图形显示原理,是跨学科的,不懂的人说不明白。

这件事让我联想 屠呦呦获诺奖的解读居然没有权威性叙述,科学出版社正在出版诺奖推荐人的评论。让凤凰网记者找方舟子解释,根本不对路。完全是文不对题。也可能这件事另有文章。我想总理都表态了,应该有一篇权威性的解读,包括中、英文版。屠呦呦所在单位的文章令人遗憾,如果当事人能学习李国桥先生做人做学向的姿态就好办了。

                               几点建议

1.建议博客实名制,有利于相互访问、互相学习。笔者对博客访问的网友要回访,向他学习,有时上百度网查询,有的网友同名同姓,很难定位。

2.科普文章编写不易,对科学本身要尽可能抓住核心,既有新颖性,更重要的是科学性,还要看读者群,要让他们读懂,爱读。

3.看博客,看新闻,有热点,也有冷门,既看点击率高的,也要寻找冷门,有创见的,那怕观点不成熟。

4.以文交友,在互联网时代易实现。这与寻亲、求婚网站不同,骗钱、骗色不易发生。

5.科学出版社及其它报刊编辑在网页上零星见到,希望他们对技术上热点、新发现报道、撰文尽可能严谨、专业,对判断不清的,不要都称科学家,必要时声明不代表机构观点。保持中立。以便具有权威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930334.html

上一篇:生物学家跨界的说法要验证吗?!--对第五对夫妇得诺奖的疑问
下一篇:人会变成机器吗???
收藏 IP: 123.119.206.*| 热度|

1 钟振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