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从几篇转载文章谈起

已有 3547 次阅读 2016-12-7 19:29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科学网搞分类管理,把转载文章和原创文章分开,搞得转载文章几乎没有人读。其实,很多转载文章要比所谓的精选、热门博文强多了。这两天有几篇院士谈中国科学的转载文章,三院士联名撰文谈科研成果评价中国颠覆性技术是被专家“投”没的,还是很有些道理,而且也能看出些问题的。

为什么说有道理呢?只要稍微读读,就会看到这些院士还真不是白吃饭的,“唯文章论”阻碍中国科学的发展,专家评审不利于“颠覆性”创新,确实有道理嘛。为什么说有问题呢?这些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真知灼见,但凡清醒的人都看得出来,而且他们用的论据也不一定那么可靠:流体力学我不太懂,就不说了,但是,拿着马斯克这个大忽悠作为“颠覆性”创新的论据,确实说明调研工作还真有可能是在饭桌上做的。

其实,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认真的分析问题。可是现在谁敢解剖麻雀?《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寻乌调查》,这样的调查还有吗?虽有针对官场的《中县干部》,但是有面对科研单位的调查吗?最多也就是象上面这些院士那样了,而且他们还是敢说话的呢。

再说,看出问题容易,解决问题很难。别的不说,就说这日渐消索的科学网,只要敢在这上面发言的人,你看看他几篇博文、甚至几条留言,就知道谁是装家、谁是专家,谁是嘴炮、谁是娘炮,更别说谁是民科、谁是真科,谁是装傻、谁是真傻了。可是,你看出来了又怎么样?还不是该咋样还咋样,继续真做事的冷藏、吹牛皮的置顶,眼看着就这么倒下去了。说到底就是一句话:没有执行力。这是从小处看,往大里说,钱学森为什么了不起?就是因为他既能发现问题,也有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愧为“国士无双”: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国内的现状也一样。看出问题容易,解决问题很难。当然,也不是没有亮点——就算这科学网,不也还有几个真做事的人偶尔露露头吗?举个其他的例子吧。上个月开个会,听到上海光机所的刘老师介绍“空间原子钟的进展”。那天正好是景海鹏和刘冬离开太空站、成功返回,刘老师介绍说,这次太空站里就有中国制造的“冷原子钟”,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些初步实验。他还说,在冷原子钟方面,我国现在确实和国际最先进水平有些差距,但是,大家都在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法国的空间冷原子钟项目早就开始了,2006年就说要上天,可是10年过去了,仍然在等待上天的机会。

其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就用忙总在《简介车间管理》里说的话做结束吧。他讲的是制造业的事情,但是也适用于科研领域:

其实我们央企制造业的创新一直在进行,只是过于专业,了解的人少,例如不管是超临界电站系统,还是超高压输变电,还是高铁,在生产技术,制造工艺,甚至设计思想上,都有很多创新,尤其是在军工领域,创新就更多,例如已经公布的弹道导弹打航母,超远程导弹打预警机和加油机,远程无人攻击机群打群架的组织,指挥、控制和协同系统等等,以及没有公布的新型洲际导弹,核潜艇,大型相控阵预警雷达,新型战略轰炸机等等,在技术上,工艺上,都有创新,尤其是在系统设计上,完全走出了中国自己的路子,例如相控阵预警雷达,采用设计优化技术,在元器件和材料技术不如美军的情况下,装备整体技术性能指标超越了美军现役装备。

当然创新是漫长而充满风险的,而且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也需要非常多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储备,就这样也不能保证成功。象现在列装的某洲际导弹的复合材料测试数据,就是20多年前完成的工作,当年参与这项工作的工程师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现在,大多数已经开始走入退休队业。仅仅一个型号研制,就伴随他们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谈恋爱,到自己的儿女结婚生子,含饴弄孙的人生全过程。创新不是吃萝卜。不像有的人想的可以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小孩靠啃老来搞什么全民创新,这其实是在洗劫老年人的吊命钱。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19342.html

上一篇:郑重宣布,我已经成为特权阶级
下一篇:力学教学笔记之我欲乘风归去
收藏 IP: 124.193.162.*| 热度|

16 孙启高 文克玲 徐令予 李竞 武夷山 李兆良 谢力 马志超 张忆文 李学宽 王春艳 宁利中 李颖业 xlsd lrx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