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不是标题党。
7.19号到现在的三个星期,最轰动华人圈的莫过于刀郎的《罗刹海市》,据说点击量已经超过200亿次,刷过任何歌曲的点击量,估计x年内也不会被超过,各种翻唱的也数不清,各路网红、抖音蹭热度的就更不用说。当然讨论最多的还是到底这首歌的有没有影射什么人,有没有影射现代社会,因为最近回美国开会,更有人说这是在影射美国社会,德国人也说这和“咱”德国社会一样。看来不少国家也在蹭热度!其实,除非词曲作者自己出来说出创造初心,而作者已经陈述了,不会有回应,那就要看听者自己理解了。再说作者在歌的最后也说了,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今天我不谈这首歌的“刀郎现象”,但想说一个和我自己相关的一个话题。
我偶尔也会去卡拉OK,偶尔也会参加一些唱歌活动,但几乎都是五音不全,所以对音乐、对流行歌手,除了极少数外,几乎不知道几个人。这次就是第一次听说刀郎!在卡拉OK,也曾听到《西海情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但也没有注意谁作词、谁作曲,谁演唱。这里的产品品牌是歌曲,不是产生品牌的作者(作词、作曲和演唱者),这个和现在很多电影的主题曲一样,很多歌挺有名,一直流传,但常常电影本身却被人忘了。
这个现象在期刊界也非常类似。
很多期刊非常有名,除了像Nature和Nature子少数期刊外,这些期刊到底谁创办的,谁是主编,什么时候创办的,出版商是谁,很多投稿的作者都不知道,甚至就不在意。大家记得的只是期刊本身,台前的品牌。当期刊有了自身品牌后,出版商就不太重要了。
正式基于这个逻辑,《园艺研究》做了一个战略决策,现在看,这个决策是对的。
程宗明, 2023年8月8日,Fayetteville,GA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8 0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