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庄育智先生结缘纯属偶然。有一天,我在南京大学学生寝室看到一张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招生简章。我发现其中仅仅庄育智院士招收磁性、超导等功能材料方向的研究生。这是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所以我就给庄先生写了一封信,想探一探路。过了几天,等来了庄先生的助手吴昌衡老师的来信。吴老师代表庄先生向我详细地介绍了金属所以及相关研究方向的情况,并且鼓励我报考。这坚定了我报考金属研究所的决心,从而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1983年我有幸成为庄先生、吴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我报考时选择的超导方向,但是庄先生指定我从事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的研究。这也就确定了我一生从事的研究领域:磁性与磁性材料。我下研究室时庄先生已经工作调动去北京国家劳动部科技委任副主任。他每隔一两个月回金属所一次。每次回来都过问学生的实验进展。当然,他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认真态度以及实验安全。总体感觉,庄先生为人谦和,待人真诚,不善言辞,不苟言笑。另外,庄先生的英语非常好,经过庄先生修改后的论文投稿到国外刊物,编辑可以不修改英文直接发表。我的第一篇英文论文送给庄先生修改。庄先生用红笔在稿子上密密麻麻地修改,可以说是改了个满纸花,几乎是重新写一篇论文。对于我的成长,庄先生提供了一个提升学术水平的宝贵机会,将我派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八十年代国内条件艰难的时期,庄先生积极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建立了长期的院级国际合作计划,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和学术条件,为金属研究所合作培养了十余名博士研究生。我本人也是通过在荷兰一年的合作培养经历,了解国外学术前沿以及研究小组的运行模式,为我的进一步成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当然,庄育智先生对我国科技事业的最重大贡献是完成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的钼蒙皮。这一项工作为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嫦娥探月等重大工程起了一个好头。我到金属研究所时蒙皮项目已经结束,研究队伍也基本上解散。研究室的方向已经转到功能材料方向。但是,我一直对庄先生从事钼蒙皮的工作细节感兴趣,也一直想探究庄先生为什么能够对国家和人民做出重大贡献。一个人能够成功必然有其成功理由,包括智力、性格、志向、意志、运气等。今年正值庄育智先生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我有幸接触到一些原始材料。下面结合这些材料谈谈我的体会。
1942年6月14日晚庄育智在高中毕业留言册留言
庄育智1924年7月27日(阴历)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今广东省潮州市)。其父庄孚初与朋友在汕头合伙开布店,家境殷实。从小聪慧,1942年6月14日晚庄先生在他自己的高中毕业同学留言纪念册上留言:“人生是一条曲折崎岖的道路。我们很幸运的一块儿生活着,而今又匆匆地要分手了。我爱这一片美丽的园地,尤其是当我想到我那渺茫的前途。我不愿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我想鼓起勇气,开出一条新的道路,使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我感到自己太空虚,希望各位师长,同学坦白地告诉我一些宝贵的经验,纠正我以往的错误,使我永远地向着新的道路上走。”从这一留言可见庄先生的赤子之心,他谦虚谨慎,不愿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在当时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的时候,具有开出一条新的道路的勇气,力图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1942年,庄育智考上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1947年-1951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冶金系读研究生,先后从事铅锡合金的时效硬化和锆粉末烧结金相学研究,先后获得利物浦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工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庄育智参与李薰串联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共商归国大计的活动。在大后方求学期间,国民政府极度贪污腐败的状况,让他和兄长走进了“左翼青年”的行列。这是庄育智选择回国效力的主要原因。
庄育智院士在金属研究所的工作照
庄育智1951年12月拿到博士学位后,于1952年1月回到祖国,协助李薰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难熔金属室主任和金属所副所长。他四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科研第一线,从事和指导科研工作,在难熔金属材料、磁性材料、相图学研究及安全科学技术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建国初期,庄育智根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需要,深入抚顺、鞍山、大连的几个大钢厂,参加对钢的质量鉴定和分析工作,解决钢材质量问题。1956年抚顺石油三厂高压加氢装置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庄育智从现场取回样品进行反复研究,查清了材料爆炸的原因是高压加氢反应装置管道材质老化所致。1959年庄育智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劳模群英会。
庄育智院士在金属研究所的工作照
1958年,当金属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由为钢铁工业服务转向为国防技术服务时,所领导让庄育智带领几名年轻人开辟我国冶金科学的尖端——难熔金属合金的新领域。从我看到的材料可以感到庄先生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怀。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可以放弃自己长期从事并且已经有所成就的专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迎难而上,无惧挑战。具有一切从零开始的决心和勇气。
庄育智先生回国后一直是研究钢的,当时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也培养出一些年轻同志,可以说是成果在望了。现在让他改行去研究难熔金属,庄先生自己也感到有些可惜。但国家的需要和科学工作者探索未知世界的责任感,使他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他把新的工作看成是一场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战斗。他领导创建了难熔金属研究室,开展高温钼合金和难熔合金相图的研究。难熔金属合金也就是高熔点合金,主要用于航天技术和原子能工业。当时这在我国还是空白研究领域,是一项十分保密的研究课题,既得不到国外的有关技术资料,也找不到现成的熔炼和测试设备。庄先生带领助手,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自行设计和研制了难熔金属真空熔炼、加工、测试等许多实验设备,并顺利调试投入使用。他们还建立了相应的测试方法,使难熔金属实验室很快完备起来。这些设备包括:1.5kg真空自耗电极电弧炉、25kg真空自耗电极电弧炉、小型真空非自耗电极电弧炉、真空淬火炉、真空退火炉、真空持久强度实验机、小型真空压蠕变试验机和真空高温维氏硬度计等。到1964年实验室基本上接近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分析了几种主要难熔金属,确定先从钼下手,先攻下这个难熔金属的主要堡垒。克服了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完成钼合金以及钼顶头的研制和应用推广工作。
我国第一颗返回地面的人造卫星“尖兵一号”实物
钼合金以及钼顶头的研究成功为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也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机会。1968年庄育智接受了代号“705-Ⅱ”工程任务,为我国第一颗返回地面的人造卫星——“尖兵一号”侦察卫星研制外蒙皮的材料和成形工作。人造卫星重返地面时要通过地球的稠密大气层,发生空气动力加热,产生很高的温度,需要难熔金属作为蒙皮。由于材料极易氧化,需要加抗氧化的防护涂层才能使用,因而对卫星蒙皮材料的质量要求很高。庄先生选用钼合金作为板材,经过熔炼成锭、冲压成形、淬火、酸洗和焊接等工序进行加工成型。庄育智每道工序都亲临现场,一道道工序严格把守质量关。在酸洗工序,钼合金板材遇浓硝酸产生强烈的刺鼻黄烟。庄育智带领科研团队共清洗了2000多块钼合金板材。每块板材在焊接前要形成一定的尺寸和弧度,如果尺寸与弧度不对,则整个蒙皮连起来就会变形。通常需要几十块板材拼成一个弧板,稍不留心就会出错。庄育智领导大家克服了冲压成形、焊接中的种种困难,终于按期完成了人造卫星钼合金蒙皮的研制。他主持研究的“遥测铌合金天线”也取得成功,从而保证了1975年11月我国第一颗返回地面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按计划安全降落在地面上。所属总项目获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庄育智院士在金属研究所的工作照
七十年代末,庄先生再次面临一个抉择,改变研究方向。从难熔金属材料转变成功能材料。当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缺少科研设备和人才。庄先生勇于接受挑战,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工作,结合相图开展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的研究,争取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并且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学术影响力,建立了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等的长期国际合作关系。从而利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和学术条件培养人才。庄先生当年种下的一颗幼苗已经长成大树,开花结果。经过四十余年几代人的努力,金属研究所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部已经成为我国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在庞压卡材料的发现、低维磁性材料和量子器件制备、磁性纳米胶囊的电磁性能、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等方面取得创新研究进展。解决了铁磁性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自旋玻璃三维伊辛模型计算复杂度两个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与庄先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庄育智一生为金属材料学科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为祖国科学事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壮丽诗篇。为我国钢铁和石化工业以及航天事业的技术进步,难熔金属合金、相图、磁性材料、压力容器检测等学科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德高望重的学者风范、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激励着每一位后来者。今天,在庄育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庄育智先生,弘扬他忠心报国的科学家精神。相信在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金属研究的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方向将会茁壮成长成为一颗参天大树。
下面是我怀念庄育智先生的夫人、师母常树芝的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