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信息哲学的中国学派——向邵雍致敬讲演稿
热度 1 刘钢 2025-1-11 13:03
1月10日下午,苇草智酷派车把我接到东升科学园。讲了1个多钟头,线上还有数万人在看。我讲完后,西交大的邬焜老师作了比较详细的点评。这回的活动圆满成功。现在把讲稿的PPT贴出,供科学网博友分享。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35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1月10日的讲演海报
热度 1 刘钢 2025-1-7 13:50
我的课题《中国文化与信息哲学》于2024年7月结项了。专著的名称拟定为《信息哲学的中国学派——向邵雍致敬》。由于涉及内容比较庞杂,历史跨度大,中西文化,逻辑数学,以及最新的信息哲学和我自己的理论“模态信息论”和“算法基旨论”,这让学术委员会有点儿懵圈,让我自己把评审意见写一下。我说也好,我和友人讲了一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97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谈谈计算结构论与算法逻辑的关系
刘钢 2024-9-29 12:26
计算结构论(CST)是我提出的与模态信息论对应的一个方法论。如果只考虑经典信息,这是没问题的。可是由于有了量子信息的出现,计算结构论就不能应对了。因为它对应的不仅是模态信息论,更牵扯到邵雍的先天易图。因此我提出的邵雍-莱布尼茨-布尔纲领恰好无法处理量子信息。现在进人我的视野的有算法逻辑(ATF),计算结构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1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绪论:信息哲学的中国学派
刘钢 2024-9-21 13:25
【按】此《绪论》系我为即将出版的专著《信息哲学的中国之路——向邵雍致敬》而作。在专著未出版前,先刊登于此,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 信息哲学作为 21 世纪国际上新兴的科学哲学学科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与国际同步,因而创立信息哲学的中国学派不仅必要,而且具有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2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董光璧先生为我的书作序
热度 1 刘钢 2024-9-19 19:45
【按】董光璧先生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第二届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我与董先生早在 1989 年便已相识。自来到北京后不久,我便担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如今已至第四届。我的课题结项,在专著出版之前,定要请董老师过目。8 月相约,今日下午前往董老师家拜访。董老师出生于 1935 年,如今已 89 岁高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68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课题专家咨询费发放了
热度 1 刘钢 2024-9-11 11:47
我的课题结项需要两位专家审稿。我分别找到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党校的教授帮助审稿。我是北师大莱布尼茨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员,与那边的人较熟悉。他们对我的工作也比较了解。很顺利就拿到审稿意见。中央党校的就更不用说了,他参加过我当年《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的翻译工作,都还比较顺利。 这回的课题有两篇论文还是在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01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五
刘钢 2024-9-9 13:01
5、但开风气不为师 哲学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理事会的成员。该理事会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世界上组织召开每5年一次的“世界哲学大会”。我所荣誉学部委员于2003年曾参加过在土耳其召开的“第21届世界哲学大会”,那次大会专设一个分会,Philosoph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我在网上查,1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049 次阅读|3 个评论
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四
刘钢 2024-9-7 19:07
4、花香在墙外 在E-CAP 05大会上,蔡廷是第一位大会发言者。他是大会请来的重磅人物。他在算法信息论方面有不少重要贡献,我提出模态信息论,他搞算法信息论,都是搞信息论。但他的成功更倾向于计算机科学,而我的基本属于哲学。算法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自古以来我们就强调“算”,因此我国的传统是构造性算法化的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3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三
热度 1 刘钢 2024-9-6 17:37
3、东学西渐 模态信息论的名称已经在国内核心刊物上“潜伏”下来。但是由于这个理论别人没见过,如果贸然多写,未必让人所接受。加之国内科技哲学这个圈层大家都熟悉,我以前在《数学物理学报》工作,知道审稿过程中的套路。一个收稿的编务就有权退稿,根本到不了版面编辑并由编辑部安排专家审稿。万一审稿未通过,文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85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二
刘钢 2024-9-5 15:33
2、无声惜细流 我毕业了,哲学所把我安排在通县华兴苑的集体宿舍。通县那时还未成为北京的副中心,不过是北京的一个区而已。哲学所不是每天上班,平常就在集体宿舍工作。如果没有自制力恐怕还未必适应这种工作方式。以前我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也是相对自由。我倒是挺喜欢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方式。外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4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9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