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落基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henixInRocky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念天涯远,尤思岱海滨。万里身是客,尝使泪沾巾。少年江湖老,何敢忘初心。

博文

过去100年里,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改变了多少?

已有 6897 次阅读 2014-7-10 06:1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国民劣根性

每天中午我都忙里偷闲,走出自己工作的大楼,和太太一起去校园里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吃午饭。最常去的是另一座大楼里一个空旷的多功能大厅,这里有许多座位,平时许多学生在这里学习,或者讨论问题,周边就是许多卖食物的店铺,因此每到饭点儿很多人也来此就餐。夏天校园里学生稀少,大厅就变得很安静。午饭的时候,只有三三两两的人散座在不同的区域。几乎每天,都有一位男同胞和我差不多时间来吃饭。每次他来,都会在在就餐的时候,把手机的扩音器打开,边吃边听。我一直搞不清楚他听得是什么,好像是类似《英语900句》之类的语言学习材料,因为里面有个老外的声音说几句之后,就会出现——的一声提示音。对于其他低头吃饭,或者小声讨论问题人来说,这个重复出现的声音有点儿刺耳。每当这种声音响起,就有人抬起头,寻找声音的来源。找到之后,也许觉得事情本来就不大,摇摇头,也就继续做自己的事儿。好在过不了多久,他吃完了,也就离开了。

这使我想起不久之前读过的一本出版于100多年前的书,《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文译名很多,有<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特征>,此书年代久远,已经失去版权限制,电子版可以通过图书馆,比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免费获得)》,作者叫Arthur Henderson Smith。此人曾作为美国公理会的传教士于1872年来华,在中国生活了数十年。这本书被一些人称作是开了中国国民批判作品的先河。是较早由外国人撰写的对于中国国民、文化观察的作品。鲁迅先生曾在其作品中提到自己受这本书影响很大。历史对于Smith的评价还是比较正面的,除了在中国赈灾、办学这样的善举之外,他做过的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参与说服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退换“庚子赔款”,用作公派留学生——这项创举,当真是功德无量,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扯远了。这本书中的一个细节提到了中国人普遍没有公共空间的概念,也没有公共设施的观念。作者提到他曾经在当时的中国长途旅行,惊异于作为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之一,这个巨大的帝国居然没有一条像样的大路。作为交通要道的官道,也是如此。书中描述的交通状况使我想起早年一个相声作品里对于一个拥挤的楼道的描述,小三儿他们家的煤堆,小四儿他们他们家的白菜堆,走一段路,像是要翻山越岭般辛苦跋涉。也许我们中国人的逻辑就是,空间既然是公共的,那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我跳广场舞,我播放录音,都是我的自由。不过这个逻辑里漏掉的一个因素就是,使用公共空间的前提,是大家共同维护这个这个空间的质量,而不能影响他人的方便。

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公共空间播放录音,的确只是一件小事儿。但却只是冰山的一角。你看我们的同胞在国外旅行招人白眼儿的事儿哪一样不是小事?大声喧哗,拥挤无序,当街拖鞋抠脚……无一不是小事儿。要知道一个族群对于另外一个群体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来自于这些小节。如果你有时间搜索一下网络上洋人对于中国人的负面评价信息,你会看到这些评论的矛头多半是在抱怨我们同胞的manner,比如嘴里嚼着食物侃侃而谈,比如油腻腻的头发和有味道的衣服等等,再严重一点儿的就是诸如爱占小便宜这样的特性。

有些小事儿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时间观念。我们的一些同胞,即使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依然喜欢迟到。以至于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儿歧视自己的同胞:和外国朋友约好了做什么事情,我会准时到;而和自己的同胞约好了,因为经常等,等怕了,就会想,是不是要晚一会儿去?不过据我观察,即使爱迟到的同胞,重要的事情还是不会迟到,比如约好了和老板开会,比如他们去做学术报告或者考试——只要用心,只要重视,这些小事我们都可以做好。

当然了,作者Smith仍有他自己的局限性,我注意到的一个细节就是他经常提到我们盎格鲁·萨克斯人怎样怎样,而中国人怎样怎样,这也许会让你感到不愉快。不过作为参考,如果纵向对比一下作者记录的百年前中国人的文化、生活面貌和价值观,你会惊奇于我们民族的记忆力如此只好,许多不良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里面有一些是连我们自己也觉得讨厌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02703-810461.html

上一篇:和一个CBC的尴尬对话
下一篇:也谈百度及维基百科的准确性
收藏 IP: 174.3.232.*| 热度|

14 周健 杨莉 胡良军 胡锐锋 强涛 王涛 韩书庆 曹须 刘全慧 韩枫 truth21ct lbjman Vetaren11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