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代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sbbi 美国华人史、人文、诗词及财经

博文

《纽约话史》三:要塞 05

已有 2500 次阅读 2013-12-10 00:39 |个人分类:纽约400年史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章Ⅲ-05 要塞(1764-1783)

       1780年春,美国人迎来了独立革命战争期间最大﹑最致命的“泽西”号监狱船。由于有太多的美国人丧命在“泽西”号上,以后几代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它也是单个最为残酷拘押美国爱国者人士﹑最为驰名的标志性船只。“泽西”号于1736年开始下水,之后在地中海服役几十年。1771年左右,英国海军将其改装为医护船只,于1776年夏季随舰队的其它船只一起来到了纽约。“泽西”号宽有四十一英尺,长达一百四十四英尺,是停泊在纽约港口最大的舰船之一,它巨大的黑色船身是住在纽约人们最为熟悉的一道风景。


       最初的“莫里桑尼亚”,是威切斯特郡莫里斯家族的地产。1840年,铁路从那里通车,1855年莫里桑尼亚村成立。1874年,莫里桑尼亚并入纽约市(纽约市那时仅包括曼哈顿),今天属于布朗克斯的一部份。图中的教堂毁于独立革命时期,1788年重建,1825年又被拆除。前面是1667年开通的哈林河上的渡口。
       “泽西”号开始接受囚犯的具体日期无法考证,也许在它仍旧作为医护船只时已经开始了。据1779年6月初到达费城的一份报告上说,原有512名狱犯关在船上,情形还算乐观。当它改为一座监狱一样的废船后,囚犯人数开始飙升,环境也迅速恶化。囚犯之中有一位叫做约翰•范德克的,他很倒霉,他原是一位炮兵,在休假期间乘坐一艘两桅杆船出外旅游时被英国的护卫舰截获,他和其他人被带到了纽约,转押在“泽西”号上,直至1780年5月。“当我登上那艘船”,范德克回忆道,“那里几乎是腐臭冲天﹒﹒﹒我想一定会要了我的命”。他得到的食物配给“实在太少,无法让一个人靠它活下去”。

       一次,范德克和五位同餐之友从厨房回来,只拿到了一块儿很小的咸猪肉,每个人都不够咬一口,整整一天也没有其它吃的。另一次,他们只有一些粥,“黄色的汤水,上面飘着十五支颗豌豆”,用以支撑二十四小时。每周,他的餐友会接受到三磅里面有着“神秘绿色结块”的面粉,和一磅“很烂的葡萄干”,他们就把面粉和葡萄干混在一起,在袋子里煮一煮做成布丁吃,那一天是他们的“布丁日”。


       位于Bayard街和Canal街之间,从1756年开始成为屠夫,运动员和赶牛人最爱光顾的地方。在英军即将占领纽约时,华盛顿将军和克林顿将军在此举起一杯麦酒,随后与诺克斯将军一同向南撤退。这家酒店一直坐落于波士顿邮路上,1826年,搬到了第3大道和26街处,原来的位置上建起了包厘剧院,后来失了火。
       虽然范德克的传记在他死后的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出版公之于众,美国的新闻报刊却报道过大量的关于“泽西”号的故事。其中最为流行的版本是来自乔治•拜特曼,他说,当他1780年秋被送上“泽西”号船上时,那艘船上已经有着惊人的1100名狱犯–几乎是它正常可载海员人数的三倍。为了措下这些囚犯们的锐气,便于面对皇家海军的招募人员,他又附加地说,他们每天的配给被减为一品脱水和八盎司“发霉的面包”,每周外加八盎司的肉。西拉斯•塔伯特,是拜特曼那年秋天的狱中伙伴,他是来自普罗维登斯(近罗德岛州府)的私掠船船长,因经常为发泄而把敌舰毁坏一空而闻名,后来他成为美国海军“宪法”号总司令。

       在这次经历之后的第二十三年,塔伯特描述了那个位于甲板下“能活下来就是奇迹”的世界:没有床位或座位可以躺一下,没有凳子可以坐一下,很多人几乎没有衣服。痢疾,发烧,狂躁和绝望充斥其间,随地污秽,恐怖作呕。﹒﹒﹒现在是十月中旬,天气晴朗凉爽,夜晚稍冷,每晚死去的人数减到平均十个,与可怕的三个月前相比,幸存者认为这是个很小的数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22825-748482.html

上一篇:《纽约话史》三:要塞 04
下一篇:美加边境"彩虹"国际桥
收藏 IP: 74.73.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