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完美主义,乳腺癌易患性格(二)

已有 3004 次阅读 2013-7-22 09:43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癌症, 乳腺癌, 较真, 完美者, 洁癖者

完美者表现:穷追细节,超限付出

我们知道,完美主义、理想主义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始终是:爱追求完美,且极其讲究细节,常常把事情做到极致,并喜欢把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抓在手上,希望各方面都能优秀,既要求事业与家庭的两全其美,又希望工作上出人头地,生活及社会交往中十全十美。因此,她们经常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超限地付出,即使这样做,心身已经极度疲惫了,也很难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满意!并且时常责怪自己,总是把事情变“糟”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的欠缺。

这样一来,这些过于追求完美的女人一旦静下来,就会变得闷闷不乐,开始自责,她们常常是休息日比工作日更受煎熬,放了长假反倒会大病一场,有时会陷入强迫症和抑郁症的泥沼,甚至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如果继续这么下去,当然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了,严重的还会导致乳腺癌等产生,因为她们对伤害自己的紧张状况出现了病态的心理依赖及执着,那么,在成全心理充实感的同时,身体就要付出代价。

完美者表现:自找麻烦的洁癖者

有研究提示:癌症更青睐洁癖者。而其深层次的机制,也可能与完美主义者一样。洁癖者每每处在自我设置的高压状态,过分追求干净,一尘不染,以至于有研究提示洁癖(也包括完美主义)者,往往细胞自我修复能力亦弱,一旦癌变,难以自我修复,发展成癌症的概率就升高了。当然,深入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揭示。

我是喜欢观察及思考的人,发现临床癌症患者中的洁癖者不少。有过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这个案例一直促使我在思考。有个患者,她的女儿是学中医的,10年前,她女儿匆匆忙忙从中部某省城赶到上海,开门见山地告诉我,她也是某中医学院毕业的,通过老师认识了我,这次特地赶到上海求助。原来,她妈妈生了肺癌,由于年事已高,无法进行手术和化、放疗。为此,我帮她用中医药调理,并建议她们到当地我的工作室,找我及我的伙伴们治疗。之后的3~5年间,母亲的病情总体很稳定。其间,我注意到女儿带她妈妈来看病时,她每次来都戴着口罩和塑料手套,而且,提着CT片的那只手也戴着手套。有一次我问她:“你为什么戴塑料手套?”她说:“不好意思,我的手裂了。”其实,我心里明白,她说的是假话,因为不可能两次手都裂了。后一次,求诊时看到她依然戴着塑料手套。而且,她从来不坐诊室的凳子,也从来不碰诊室的桌子,我心里就非常明白了:她有洁癖。我很隐晦地告诉她:“你特别爱干净,这是好习惯,但过分了不太好。”她点了点头,没有当回事。当时,我就和我助手私下说,她很危险,是一些疾病的高危对象,早晚会出问题。

我这句话说完没多久,那个女儿再一次来求诊时,她母亲还活得好好的,她却哭哭啼啼地告诉我,她自己近期查出生了乳腺癌。我心里想,这就是洁癖惹的祸。然后,过了一年多,这位患者的乳腺癌还没有完全控制住,肺部又出现结节,而且,判断结果是原发的,后来确定为肺泡癌。

她百思不得其解,请教我说:“何教授,我是非常讲究卫生的一个人,我的生活习惯很好,什么都要洗得干干净净才吃。污染的东西,外面的东西从来不吃,脏东西也从来不碰。医院上临床只有我一个人始终戴着口罩,洗手也是我最勤快,为什么偏偏是我生了癌症?惹得全医院上下都笑话我。更可恶的是我居然会生两个癌,而且,先后只隔了两年……”

我只能遗憾地告诉她:“不瞒你说,我预料到你会生癌,并且曾经委婉地提醒过你。可惜,你没有听进去。不信,你问问徐主任(我助手)。”我继续说,“你有一个习惯,看上去很好,其实很可怕,说你洁癖,也许有点过了,你不一定乐意。但你爱干净有点过头了。特别爱干净的人,往往始终生活在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的过程中,你母亲患有肺癌,有癌症家属史,这几年母亲患癌又使你陷入了焦躁状态。这些,促使你处在高危状态……”

这是一个事实:洁癖,一定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往往生活在高压下。持久的慢性高压,会导致个体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慢性应激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缘由。

至少,对这位患者,我的预感是正确的。遗憾的是,事情发生之前,谁都不愿意听从劝告。再说,洁癖又不是褒义词,直截了当地说,会惹得他人不高兴。

临床中,我们注意到特别爱干净的女性较易生癌,特别是乳腺、卵巢癌等,而且,生了癌后,她们治愈与康复起来相对要困难些。

近来,美国的研究人员调查了800例乳腺癌患者,并与相同数量的健康人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临床结论。

美国《环境卫生》杂志刊登了这一研究报告,并警告说,女人患者洁癖,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危险。美国麻省的一个研究所对此结论进行了分析,认为女人过于洁癖,会经常使用空气清新剂、喷雾剂或泡沫剂等化学制剂以去除灰尘。因此,他们对化学品与女性健康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多种化学物质与癌症关系密切。这些化学品包括空气清新剂或除垢剂中的人造麝香等。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女人经常使用空气清新剂、喷雾剂或泡沫剂去除浴室瓷砖上的霉菌,那么罹患乳腺癌的危险会更大。他们把洁癖增加乳腺癌危险归之于过多使用化学清洁剂之故,认为化学制剂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

研究人员询问了这800名乳腺癌患者和另一组同龄健康妇女使用各种清洁产品和杀虫剂的频率。结果发现,经常使用空气清新剂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加20%,每天使用空气清新剂会使乳腺癌的发病概率增加30%。而固体空气清新剂则会使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增加两倍。另外,除霉产品同样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危险。但是科研人员尚未发现烤箱或餐具清洗剂与乳腺癌之间存在关联性。然而,海外一些研究人员对上述研究结果表达了不同的见解。其中一个因素是,参试乳腺癌患者对各类化学品恨之入骨,认为化学品是造成她们罹患癌症的罪魁祸首。我们认为,无论研究结果如何,为了健康着想,广大女性还是尽量少接触化学清洗剂和芳香剂为妙。

在为什么会生癌的机制解释上,我本人不敢苟同美国人得出的结论。

我们的分析却提示了另一种更值得重视的可能机制:许多有洁癖的乳腺癌患者,本身就是完美主义者,事事追求至善者、较真至顶点者。我们的交流中很多这类患者一向是排斥化学清洁剂,只用清水及普通肥皂,而她们之所以患了乳腺癌,更主要的因素是长期追求完美——洁癖,导致“神经-内分泌轴”的功能一直“超负荷”,引起了内分泌的长期失调,以至于靶器官乳腺被过度刺激而“受不了”——癌变了!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自我高压导致了这一结果。当然,也不排除化学清洁剂的部分因素。而且,这类患者即使生了癌,许多仍本性不改,依旧事事较真,因此,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康复的阻力。

完美者表现:什么都要最好

我有个乳腺癌患者,是某企业的财务科长。诊疗时间长了,熟悉了,经常谈一些比较深入的话题。有一次她告诉我,她总跟老公吵架。我说:“为什么吵架?”她说:“说不清楚,有时就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昨天,因为老公的杯子总是乱放,想怎么放就怎么放,不听我的。多年来,我一直跟老公说,你做什么都要有条理,做什么都要讲规矩,你的杯子就应该放在这里……但我老公很随便,虽然每次都口头答应得很好,但一不注意,就随意乱放。所以,昨天一回到家,看到杯子没有放在它该放的地方,我就火了!我火了,老公也火气上来了,会对着骂。我们经常因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因此,活得很累。”

我当时就在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我再试着问她,“你是不是跟儿子关系也不好?”她说:“对呀,我的儿子也让我生气,我一直关心他,对他体贴得很,可他就是不听我的,事事好像跟我过不去,有意拗着我。”

这一下,我就彻底明白了她为什么会被癌症盯上。我相信她跟员工(部属)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因为她自我制订了一条标准,这条标准非常严格,她就按这条标准循规蹈矩地执行着,并且要求别人也如此。

我接着问她,“杯子放在这儿或者放那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她说:“什么东西都要有规矩,规矩要从小事做起,小事情体现着大问题。”

“杯子如果放这儿不行,那你帮忙再放回去,不就是了嘛,多简单!”

她说:“不是这样说的!我是做财务的,我小数点点错一位,可以吗?重新再点,那很可能就犯错误了!”

“放杯子和财务做账的小数点是一回事情吗?”

她说:“该从平时的一点小事做起,争取什么都做得很好,才能形成这个习惯。我对儿子要求也是这样,我这样有错吗?”

我说:“错了!其实,杯子是杯子,小数点是小数点,两者性质不同,不可等同。你在工作中追求完美是不错的,但把这个追求完美泛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域,那,第一,是做不到的;第二,也没有这个必要;第三,这样做,谁受得了?第四,会导致各个方面关系紧张,久而久之,你会加速病理过程的,因为你要求太过完美,过于透支自己了。”

“跟孩子的事,我相信也一样。你肯定给孩子提出了许多要求,这些要求在你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但孩子却不然,很可能不接受,阳奉阴违!因此,你就会感到他老是违拗你,你一定常常指责他,所以,你们的关系不会很和谐。这样,既是促使你生病的缘由之一,也妨碍着你的顺利康复。

“你任何事情都要追求完美,都要做得最好,都要做得尽善尽美,你累不累?”

她说:“是的,我的确活得很累。”

讲到这儿,她朝我看了看,似懂非懂……

我进一步告诉她:“我们生活中,都有个二八(或三七)定律,你所碰到的事情,只有20%~30%是重要的,需要认真对待,尽可能做好它,还有剩下的那些,不太重要,不必样样追求尽善尽美,有时候,应该学会放下,或者随它去。因此,你要快乐生活,尽快康复,最好学会分析二八定律。其实,天底下很多事情并不重要!就像那个杯子,看不惯,放回去就好,为什么要争吵呢?”

她听完后,愣了一愣,似乎明白了不少,说:“看来我这辈子就是这个性格让我太累了,我总以为这是好的性格,看来过分了!同事们也经常和我合不来,我生乳腺癌可能就和这有关系,看来是应该改改了……”

平心而论,过于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的,认真又富有韧劲的女性,往往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然而,事业上的成功,或其他方面的成功,带给她们的很可能是三四十岁后患上癌症,特别是乳腺癌、卵巢癌、肾癌、肺癌等。对于这种既成功又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女性患者,我常常会开玩笑地笑着告诉她们:“连太阳都有黑点,所以,世界并不完美。你特别追求完美,就违背了规律,违背规律,是要受‘惩罚’的!”她们多数会会心地笑笑,说痛下决心,一定痛改前非。多数能够有所调整,一步步走向康复,因为对完美主义陷阱的危害性,她们会逐步有所认识和体会。

上述这位财务科长,现在就改得好多了。她说:“现在,家里有时候扫把横着躺在地上,我也看看算了,不生气了。以前,一定是一场口水大战。”现在她感到身体好些了,家庭关系顺多了。因此,几年来,肿瘤也稳定了!

我有个患者的经历太有悲剧性了。虽然,此事已经过去十余年了,至今仍让我唏嘘不已。

上海原南市区有位统战干部,姓钱,是1998年四五月份生的胰腺癌。她的妹妹是某大学的数学系教授,患肠癌,是我的老患者。姐姐生癌后立刻被送到了上海最权威的瑞金医院开刀。打开一看,肿块太大了,8厘米×8.8厘米,且周围裹着了大血管,没法拿掉了,就只能关腹。她是名统战干部,一辈子搞统战工作,“统战无小事!”这是她亲口告诉我的。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她的性格非常认真、谨慎、追求完美。然后,妹妹探查术后的第一时间就把姐姐送到我这里来看。当时,她体质非常虚弱,我在五楼办公,她找我时没法上楼,只能我下楼去给她看病。之后,我和家属统一口径,都告诉她,肿块手术已经开掉了,是良性的,开得很好。以后,只需要调理调理就可以了。

到2000年的时候,她的确恢复得很好,已经能天天上街买菜,并外出近郊旅游了多次。2001年春节,她妹妹去美国探亲,就让她的老公陪她一起去做定期检查。原先,她妹妹每次陪她去医院时都会事先和所有科室医师打好招呼:“我姐姐什么都不知道,只要说‘好,没有问题’就是了。”但是她的老公老实巴交的,不会说话,还真的碰上个认真负责的年轻医师,仔细地给她做了半天的B超,因为开始有点疑惑,怎么肿瘤会明显缩小的。做完后对她说:“钱某某,祝贺你,你胰头的肿块明显小了,才两点几厘米了。”

她当时就傻了:“怎么,我还有肿块?你们不是说已经开掉了吗?”当下就感到心窝处疼痛,回到家后就疼得不能吃东西了。老公马上给妹妹打电话,妹妹赶紧从美国赶回来,开始劝她,还紧急把我找去了,我们把她每次检查的正式资料如实告诉她,但她就是不信,认为自己肿块没开掉,自己体内还有肿块,肯定不行了……在这种情绪下,她三四个月后就走了!

你说她是死于癌症吗?她的肿块已经控制住了,并且明显小了。人们可能会说:她是死于恐惧,死于心理上的危机。表面上的确如此,其实,更深层次的,还是完美主义在作怪!

我与家属们事后分析都认为:她的恐惧还是存在的,但毕竟已经快3年了,最恐惧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一般癌症患者最恐惧的时间会持续6个月左右,后面就逐渐自然消解,偶尔在某种情境中会被唤醒)。她开始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是生了胰腺癌,只不过自我感觉又很好,并认为真的开掉了,故渐渐淡忘了,关键是她一辈子较真得很,身上容不得半点瑕疵。现在告诉她体内还有2厘米大小的肿块,这肿块是什么?是很坏的癌症,她自然是接受不了的,因此,拖了三四个月后,在郁郁寡欢中谢世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710212.html

上一篇:污水中鱼也生癌——保护我们的环境
下一篇:“医学人文如何走近临床”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收藏 IP: 116.226.20.*| 热度|

2 biofans qqlist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