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Danl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gDanling

博文

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已有 4890 次阅读 2013-7-6 09:55 |个人分类:心理学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心理学

   我收到来自华南师大心理系一位本科生的信,问到我关于心理学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我觉得问题提得很好,也很重要,于是立即写了复信。由于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做好科学研究很重要,因此我觉得有公布这封复信的必要。

   你好!从广州回京后,收到了你525日的来信,非常抱歉,拖了两天才给你回信,一定让你很失望了。你刚读心理专业的一年级,就想到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可见你是一个动脑筋的学生,不愿意稀里糊涂的过日子,这是非常好的。人活着要有目标,而且要知道怎样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心理学的研究一般都分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基础研究是指那些关系到学科自身发展的研究,而应用研究是指那些能解决社会发展、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问题的研究。你的问题是,哪个方面更重要?

   其实,一门发展成熟的学科都会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大的方面。以生物科学或生命科学为例,它不仅在不同层次上探讨了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规律,而且还在生物工程、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生物食品等方面开展了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生命科学提供了大量就业的机会,如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医生、生物食品开发、质量检测和控制人员等。可见一门成熟的学科就一定有基础研究,也一定有应用研究。医生是一种职业,是广大老百姓离不开的一种职业,这种职业的背后正是有医学甚至整个生命科学的支持。全世界许多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生命科学的研究,其原因就在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都需要这个学科。其它如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也都如此。

   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心理学是晚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19世纪末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之前,心理学的研究都带有思辨的特点,当时有人称心理学是 安乐椅上的学科,不关心或很少关心研究的应用价值。一百多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7年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Sternberg教授主编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心理学的职业生涯,在这本书中,作者明确提出,心理学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就业机会,””鲜有领域能够提供如此大量且种类繁多的就业机会这种表述反映了一百多年来心理学的巨大变化。现在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也成了一种职业。它和别的学科一样,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取得显著进步,同时也在应用研究上有了巨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心理学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在基础和应用两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原来的基础比较薄弱,两个方面的进步都还不能让人满意。心理学要发展,应用研究决不可少,而且要大力提倡,因为没有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老百姓看不到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心理学在社会上就没有扎根,政府也就不愿意投资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那么,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是否就比基础研究更加重要呢?我认为,不简单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第一,应用研究需要坚实的基础研究,没有坚实基础的应用研究是浅薄的、没有生命力的。上次我在你们系的报告中提到了我们近年来的口吃研究,希望从脑和神经机制上找到口吃的真正原因,从而为口吃矫正提供科学依据。现在国内的口吃矫正方案很多,但这些方案都基于口吃矫正师的个人经验,没有或缺少基础研究的坚实依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彼此争论不休,这种现状是和基础研究薄弱有直接的关系。在语言障碍和矫正的其它领域(如阅读障碍和失语症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多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致力于语言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基础研究,原因就在这里。我们进行基础研究,并不打算永远停留在基础研究上,我们希望看到基础研究的成果走向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作用,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市场经济也影响到了人才的流向。基础研究的人才资源不是扩大,而是缩小了。许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应用方向作为他们的职业方向。十多年前,教育部提出了建立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计划,目的就是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保住一批基础研究的人才,让基础研究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觉得,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缺乏一流人才来充实,是心理学未能得到更好发展的一个原因。

   第三,从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看,一个国家的真正竞争力主要要由基础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来决定。基础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但可以促进学科的重要发展,而且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也是国家重视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基础研究需要国家更多的投入,不一定马上能看到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只能让少数人从事基础研究,而大量的人才应该走向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应用研究。

   第五,基础研究更加重视成果的创新,它要求研究者具有某些特殊的能力和人格品质,比方说,要具有更多的探索精神,要有比较广阔的学术视野,要能够忍受长年坐冷板凳的寂寞,要有更大承受失败的能力等等,因此基础研究也只有较少数人才适合去做。

   第六,做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做一点顶天立地的事情。顶天就是在基础研究中追求学术上的创新,推动学科的发展;立地就是在应用研究中做一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塑造自己的人格,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有人说,做论文就是读研的最终目的,我不赞成这种看法。如果离开了上述两个目标,为论文而论文,读研就没有意义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4156-705779.html

上一篇:心理学的定位和心理学家的使命
下一篇:我对“认知模型”的一些认识
收藏 IP: 122.198.133.*| 热度|

5 杜红兵 蒋永华 吕房艳 邹桂萍 clp2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