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Danl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gDanling

博文

说话早晚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系---一个个案的启示 精选

已有 11032 次阅读 2013-10-1 16:55 |个人分类:心理学杂谈|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能力

   几年前我就开始关注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科学问题:说话早晚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不是受到文献的启发,而是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中得到的。

   那是2005年的秋天,老伴刚做过肿瘤切除手术和化疗,在家等候治疗的结果。一天晚饭后,我陪她在学校的南广场散步,遇到了在我这里做博士后研究的G君。闲聊中我们说到了一种现象,在我的研究生和周围朋友中,有的说话早,有的说话晚,从现在的表现看,那些说话晚的人,他们的阅读能力似乎不受影响,而他们的口语表达,特别是在"说话的主动性"方面,似乎要比说话早的差一些。我突然感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如果能收集到相关的数据来说明说话早晚与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一定会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样的研究成果也可能在高端刊物上发表一篇漂亮的文章。

     我很快就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工作,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遗憾的是,在研究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后,我们一时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便中途放弃了这项研究(见博文:我们的这项研究为什么中途停了下来)。后来,我读了2010年发表在Brain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Early and late talkers:school~age language,literacy and neurolinguistic differences。作者是美国New Haven Haskins实验室、耶鲁医学院和耶鲁儿童研究中心的一些学者。研究采用了174410个月到128个月的儿童为被试,结果发现,口语和书面语的测验成绩都是,早说话者的成绩最好,晚说话者的成绩最差。在早说话儿童中,说出双~三词句的平均年龄为1•2岁,后来有言语疾病的百分比为9%,被诊断为阅读困难的比例为7%;说话适时的儿童,说出双~三词句的平均年龄为1•5岁,后来有言语疾病的百分比为12%,被诊断为阅读困难的比例为4%;而说话晚的儿童说出双~三词句的平均年龄为2•5岁,后来得言语疾病的百分比为67%,被诊断为阅读困难的比例为30%。研究说明说话早晚对后来语言和阅读都有影响。相比之下,人家的研究发表了,而我们的研究停了下来。想起来真可惜!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教训。研究工作中有了一些好的想法,就应该坚持下去,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原始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对学科的发展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关于说话早晚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系,我觉得至少有三个互相关联的问题,第一个是,说话早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由基因决定,还是由环境决定,或者是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大家的说法很多,但真正的科学依据并不多。第二个是,说话早晚对后来的语言和阅读发展有何影响。目前只有一篇文献探讨过这个问题,结论倾向于说话早晚对后来语言和阅读都有影响。但这篇文献在设计上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说话早晚对口语和阅读的影响可能不一样。这需要有更多、更好的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帮助说话晚的孩子开启他的语言功能。现在网络上可以查到很多建议,大多是依据父母和幼儿教养员的个人经验,既不规范,也无法真正检查训练的效果。此外,如语言发育的性别差异问题,训练的最佳时期问题,也都值得研究。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也是广大父母和教师迫切希望了解的一个问题。

   最近从网络上看到一个个案,给了我新的启示。

   据德国媒体的一则报导称,一位年仅9岁的少年维塔利-尼查夫,受聘为乌克兰切尔卡斯大学的历史系客座讲师。由于个子太矮,他不得不站在椅子上讲课,以便他的学生们能看到自己。他身着得体的黑色西装,一边讲课,还一边用教鞭在地图上指指点点,比他大许多的学生们表情严肃,丝毫没有因为讲师的年龄而不认真听课。(见下图)他正在讲授的内容是1237年蒙古帝国的铁蹄是如何横扫欧亚大陆,下一节课的内容是基辅罗斯公国,一个与拜占庭帝国同时期存在、而在蒙古入侵过程中四分五裂的国家。据乌克兰切尔卡斯大学的校长介绍,维塔利-尼查夫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他的知识面广博得让人惊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乌克兰的历史有充分了解和深刻见地,足够成为历史系的教师。他的讲课得到学生很高的评价。一名学生说:老师对于历史细节的记忆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他对许多历史大事的具体日期能倒背如流。

   但是,就是这位堪称神童的9岁少年,在幼儿时竟是一位口语发展迟缓的问题儿童。据他母亲介绍,维塔利-尼查夫从小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3岁时开始说话,爱玩计算机游戏。但同时就开始了阅读的历程,而且一旦开始阅读,就停不下来,任何历史、地理、百科类的书籍都能让他爱不释手。

 

 

   这个近乎奇特的个案,让我联想起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些故事。我从网上读到,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说话时间也明显晚于一般的孩子。有人说,他5岁才开始说话,有人说他开始说话的时间是4岁,也有说是3岁或2岁半的。还有人说,爱因斯坦在两岁半时说过的第一句话是:它就是我的新玩具吗?它的轮子在哪儿呢?没轮子我怎么玩啊?以后就沉默不语了。一两年后才开始说“这啊、那啊”等等。我没有花时间去核对这些说法,但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爱因斯坦小时候也是一位说话晚的孩子,但以后他却成就为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

   在科学研究中,一个特例往往可以推翻成打的现有理论。德国媒体对维塔利-尼查夫的报道,比较简单,许多重要的细节很不清楚,因此还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从现在知道的情况来看,对我们研究说话早晚与语言能力后期发展的关系,也有重要的启示。首先,说话早晚对后来口语能力的预测作用,并不很准确。从报道中我们看到,维塔利-尼查夫的口语比一般孩子发育迟缓,但是语言的闸门一旦打开,他的口语就快速发展起来,最后甚至超过了说话早的个体;其次,说话早晚也难以准确预测阅读能力的发展。有些人说话晚,但阅读能力仍可得到正常、甚至超常的发展,就像个案中的维塔利-尼查夫一样。再有,说话早晚也难以准确预测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这个问题同样是学术界和日常生活中大家关心的问题。从维塔利-尼查夫的个案中,似乎也找到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说话晚的孩子,其记忆力和理解力可能得到超常的发展。我这样说,并没有否定Haskins实验室、耶鲁医学院和耶鲁儿童研究中心的那些学者的研究工作和结论。也许,他们的研究对于一般预测语言能力的后期发展还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但现实的问题往往比“一个”研究所能回答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既然存在例外,那么说话早晚对语言能力后期发展的预测效率及其内在机制,就还是一个未解的谜,值得大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希望有机会还能进行这个研究,哪怕是参与一点讨论也是好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4156-729385.html

上一篇:语言与脑的进化
下一篇:父母该怎样和幼儿说话
收藏 IP: 106.3.115.*| 热度|

12 王涛 文克玲 曹聪 刘伟 王春艳 柏舟 柳东阳 唐凌峰 武夷山 clp286 xuexiyanji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