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听统计物理学报告随笔

已有 3245 次阅读 2012-7-23 13:10 |个人分类:交叉科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统计, 物理学

这几天兰州会议比较多,高分子反应会议还没结束,自然地理学研讨会又开始了,自然地理系研讨会还没结束时,第17界的凝聚态物理和统计物理学会议又开始了,源于夏天的兰州真的很舒服,不热,不出汗,只要有遮阴的地方,就很凉快,在我老家河南就很热。今天闲着没事,作为一个学经济的,想直观的感受一下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给自己视觉造成冲击,进而革新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新自己的知识,免得自己变成科盲。

 

今天早上老早起来,去占个座位。第一个老师好像研究超导的,上去先陈述什么超导的性质,什么顽强不屈,什么水火不容,前者强调无电阻,后者强调与磁性不相容。其说有些问题是越研究越清晰,而有些问题却是越研究越糊涂,如超导的机制。其说超导的现象如此的简单,但是超导的机制是真的如现在所说的如此复杂吗?其通过掺杂,就是改变物质结构,发现微小的掺杂,物质的性质改变极大,而有些的掺杂,却改变微小。其还陈述我们不能老是停留感觉和逻辑推理阶段,我们更多要用实验书画,因为是实验的发现往往有时候是不同于感觉的,感觉有时候是经常出错的。其给自己的方法论上的指导是,每一学科都是不精确的,每一学科都没有把所有工作做完,如果说其做的精确的,只是其给出精确的范围和误差,前辈留下很多研究的空白,当然前辈的东西也有很多错的,一是科学向精确发展,二是向空白区域发展;其还给自己的感触是,科学发展,科学研究的环境,越来越在我们不经常接触的环境上进行,越来越在极端环境上进行,为什么,因为极端环境下物质的性质,与经常接触环境下物质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很让人幸福的,性质是出奇的好。其还给自己的感触,科研要有激情,做人要有科学追求,对于这个薛老师,若第一眼,不说话,其不会吸引你,但其一说起话,讲起科学,那鼓劲是很容易感染人的,同时其讲话,做科学很艺术又很诗意,很享受。

 

第二个老师和第三个老师的我一起讲,第二个老师讲的好像是符号的非线性动力学,其是中科院的理论物理所的,好像和郝柏林比较熟悉。为哦听一大会,很云里雾里,关键词好像也没抓住,不是其讲的不好,是自己数学知识有限。其好像是把非线性机制用符号系统去表述,或者是把分析问题的代数化,把动力学机制用代数的符号和序表述。感觉现在的理论物理搞的都和数学差不多,其讲了很多序方面的知识,包括什么流形、相空间、临界、变换、迭代、映射、对称、什么从圆映射到区间映射,从二维映射到一维映射,其认为混沌意味着周期三,混沌就是一个折叠,而其的符号系统就是去折叠,其的应用把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结合起来,把动力学和代数方法结合起来,把周期和混沌联系在一起吗,同时从其的论文中,我看不到太多物理的成分在里面,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云里雾里,其好像是个开创性工作。而第三个报告人,讲的是什么量子控制和模拟,这个我是很外行,但是从他的报告中,感觉其做的工作很严谨,一丝不苟,对其内容不敢做太多评述,因为那会自己太困了,几乎要睡着了。我迷糊中听着,什么从局部推断总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594919.html

上一篇:听几个地理学讲座随笔
下一篇:听统计物理讲座随笔
收藏 IP: 115.155.118.*| 热度|

2 陈小润 曾新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