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邮件选编

已有 3026 次阅读 2012-5-22 12:28 |个人分类:大学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政策

[按:去年11月提出系内人事方面的安排建议,今天早些时候把当时的邮件(见下面黑色字体部分)转发给了相关同事,并附带做些说明或评论(见蓝黑色字体部分)。]

下面所转发的是去年系里学科会议之后,向李老师和XX提出的建议。

早先我已跟XX提出这学期不带任何课。这学期早些时候,YJ打电话给我,说积分方程方面的课程
找不到人带,我考虑到系里的困难,又接受了该课程。需要讲清的是,我当时头脑中认为XX负责此
事,并通过YJ和我间接沟通。(之前XX在我这里总是得到不希望的答案)。

前几天我才知道XX现在只负责本科教学;除非另有情况,这是最后一封抄送给她的无关本科教学的
邮件。

就目前而言,我对学校和李老师负责;对于其他同事的工作我表示支持。但不会参加相关会议、活动。

我很欣赏院办的ZP老师,人很热情也很会办事,我对有些事比较马虎,但她会帮我注意,不至于使
我吃亏。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推广。

* * *
关于先前的建议,已看到有所调整,我表示谨慎的赞成。


李毅伟
2012-5-22



-------- 转发邮件信息 --------
发件人:"Y.Li" <。。>
发送日期:2011-11-28 10:39:08
收件人:"junlin li" <。。>
抄送人:。。
主题:Re:回复:我的建议

谢谢李老师。
 
具体事宜或许需要从长计议。科研不像教学,没有那么多“常务”,相关活动也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所以设立科研主任或有架空之虞。我认为做研究最关键的是心情舒畅、时间自由,政策上有保障(如减免教学工作量等)。
 
XX:
 
我现在回来两年半,今年5月以来才腾出点工夫持续地搞科研。假如前两年没有工作量的要求,也没有带学生,我就不会因为职称问题而产生那么多顾虑,到现在自然就有新成果,那样的话我现在或许会更乐意兼顾搞点教学。对于我来说,这两年科研和教学的优先次序搞反了!到今年发绩效工资我才知道,“引进博士”前两年没有工作量要求,其他博士则没有这种优惠条件,之前一直给蒙在鼓里。我觉得学校这种政策很傻!
 
我回来后发现有人疑心很重,这干扰了我的判断,加之政策没保障,所以有时候看起来我是“主动”把自己给捆了起来,也好让别人放心。实际上,只要稍稍想一下,就会明白,来这个学校落户的外地人,多半是老婆或老公是本地人(从校级领导到系里的退休教师也不难看出这一点),是那么容易动弹的吗? 我注意到这个学校越来越本地化、农村化、家属化,这是很不好的趋势。
 
另外,之前系里人事变动(很显然,当时已内定),压根没问过我,令我感到不快。实际上,我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支持比我更年轻的人。就算让我当,我也会让出,这样既不会使我感到不快,也能增进团结。学院也好,系里也好,似乎不会办事。
 
我有这些考虑是很自然的事情。
 
李毅伟
2011-11-28
 
 
在 2011-11-27 21:08:05,"junlin li" <。。。> 写道:
- 隐藏引用文字 -
毅伟:你好,邮件收到。关于科研主管的事,我一直的意见就是确定一个科研主任,轮流也不妥,但一定要明确并适格。我也会找XX讨论这事。
  另我一直对你研究能力有信心,你所遇到的我们都经历过,我们都会支持你,必要的话和导师及相关专家多讨论,我是很期待你的高水平成果。
                                                              JLL

--- 11年11月27日,周日, Y.Li <。。。> 写道:

发件人: Y.Li <。。>
主题: 我的建议
收件人: "ZXX" <。。。>, "lijunlin9726" <。。。>
日期: 2011年11月27日,周日,下午1:15

有关科研方面我一直有些考虑,具体如下:

XX:

系里科研方面的事情(比如,填报科研工作量等),我认为应该让“适格”的人经手。这里“适格”是指学术上的能力达到博士水平,而不是看职务。考虑到做研究的人多半不愿意管杂事,我的建议是让学术上适格的人按学年轮流。学术上不适格的人必须从学术事务中排除出去。

另:
1. 下学期不想带课了,也不想再带任何学生。对于我来说,最好的情况只能是做好我自己;如果做不到,我去任何地方都没有区别。

2. 前任系主任疑心太重、不自信、专断,又很不适当地拿我和其他人比较,我深恨之。望代为转告。

(老早以前我在系办说起没有教学档案盒的事情,当时她在场,就让我用其他老师的盒子,意思是那位老师退休了,用不着;我没办法,只得找袋子把这位老师的教学档案装起来。不过我在想,等我退休了或是离开了,不知道我的教学档案会是啥下场呢?我不愿意搬弄是非,这次就算破例吧。)


李老师:

学科建设方面的事情,我认为经手的人也应当符合“适格”原则,至少应当有博士学位。为了不使参与其中的人有额外的负担,可以考虑共同承担,也就是参与者按学期或按学年轮流去做那些管理或服务方面的事务。


李毅伟

2011,11. 27

* * *
附言:

我个人方面,到目前为止我自己在研究方面的发挥不理想,我自己不满意,对系里或学校也没大贡献,处于“双输”的状态,就是因为一开始不尊重我的意志造成的(也从来没有人问过)。就好象要烧开一壶水,中间总是被打断,结果一直开不了。如果从一开始不带课、不带学生,到现在情况就会比现在好得多,就能够拿出可以看得见的结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573720.html

上一篇:争取客户的策略
下一篇:这一集很有意思
收藏 IP: 110.178.63.*| 热度|

1 李学宽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