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继续读
前两天提到的那本书 ,三届英国乒乓球冠军Matt Syed写的Bounce, 讲成功更多靠勤奋,而不是天赋。不过里面有两则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思:
(1)
乒乓球冠军和网球冠军比速度。做为乒乓球冠军,Matt有一次邀请网球冠军Stich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Matt以为他多年乒乓球的训练使得他的反
应速度一定非同寻常,应该可以回得了Stich的高速发球。研究表明回一个乒乓球桌上的快速杀球所需要的时间是250微秒,而回一个网球发球的时间是
450微秒。所以Matt很有把握至少能挡到球。可是结果却让他非常诧异:他一点反应都没有,别说回球了。
(2)英国乒乓球队中有一个著名的近台快攻型选手,Desmond Douglas, 全英国数他在球台上的反应最快,可是当科学家用仪器测量反应速度(半空接住掉下来的物件,计算反应速度)的时候,他的反应却是全队最慢的!
原来,运动员的所谓“球感”和反应都是多年训练得到的。比如第一个故事中的网球接发球,Matt虽然在乒乓球台上反应快,在网球场上却不行。运动生理学家
Mark
Williams提醒Matt说,“你看的位置不对,”他说,“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时候不是看对手的球拍,而是看对方的身体,尤其是腰部。看球拍你
就会来不及反应。”可是Matt按照指点看对方的腰,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因为尽管知道
看那里 ,可是他还是不知到
看什么 。
第二个故事也是一样,当Matt登门访问Douglas的时候,他求教说“你在球台上反应为什么这么快?”Douglas回答说“是第六感官,我就是能判断
球的落点,在那里等它。”还是当Matt追问他童年训练时的情形时,答案才慢慢出来。原来,Douglas训练的俱乐部场地非常小,两个球台头尾相接,打球的人背靠背,几乎没有空余的场地。所以他们长期训练都是离球台非常近。这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在鞍山打球时有一对姓解的兄弟专门打“怪球”,速度奇快,也是因为他们家里就有球台,但是因为场地有限,只能近台训练。
这些故事都说明一个道理:所谓“天才”的专长和特长都
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特定场合下
有目的地训练 得到的。
那么,推延到科学上来,所谓科学家的“聪明”是否也是他在
特定的环境 下对某个领域
有目的地思考 的结果?
去看看那些知名的科学家的成长史,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是长久地思考着一件领他们感兴趣,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最后成为了他们的发明或者发现的。
回头看看我自己的科研历程也是如此。比如大家都做PCR, 可是很少有人花很长的时间不断地去想如何才能做多重扩增?多重扩增的
难处在哪里 ?怎样才能
解决这些难题 ?又怎样才能
解决得漂亮些,更接近临床应用 ?
所以,做科研的所谓“窍门”就是(1)对所做的事情有
热情 。(2)有了热情和兴趣才肯
专研 。(3)专研和专研还不一样,要
有目的性 地专研。(4)要“
与众不同 ”,通过专研获得绝技和独特的想法。
其实,这些“窍门”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为什么就这么难呢?难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本身对所“专研”的事情兴趣就不够足,所以在还没有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时候就放弃了。或许我们不知到所有科学发明成功的原因,可是我们知道所有失败的原因都是在成功到来之前就放弃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韩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57504.html
上一篇:
多重PCR诊断试剂引物设计操作示范 下一篇:
人生课堂:三十年前的一次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