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人生课堂:三十年前的一次探险

已有 7184 次阅读 2011-6-22 07:10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黄山, 改变命运, 骑自行车旅行

三十年前的七月份,我还在苏州医学院读四年级。暑假,我们五个同学决定骑车从苏州去黄山。那趟旅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的人生历程。

这是从苏州医学院出发时在宿舍门口的小桥上照的。我(前右),王玉起(前左,现在加拿大),褚卫(后右,现在美国罗氏),金正帅(后中,是其它班的同学和我们搭伙),田力平(后左,现在苏州当外科主任)。

这是在路上翻过一座大山后照的。

0FB556F4-0871-4F03-AF24-0CA1B688FEAC.jpeg


这是在路边找到的“泉水”解渴。



这条路,现在用google看一下并不远,可是当时没有高速公路,还是田力平同学通过关系搞到的军用地图才知道路怎么走。很多路段都没有柏油,小石子路。高山的坡度很大,我们的自行车又都没有变速,上山推着车上,下山很危险。我的车是笨重(耐用)的永久十二型。来回一千多公里,历时二十天,每人分摊用了五十六元人民币,一百斤全国粮票。

临行前我们在学校团委开了介绍信,证明我们的身份,这样我们一路可以找中学,大学,凭介绍信借宿教室,宿舍。每天都是早上4-5点起床,趁天气凉快多走些路程,中午找休息午睡,到傍晚再走一程。从苏州出发,四五天到黄山。一天,我丢了全队的干粮(馒头是放在我的车上的,半路不知到什么时候掉了),我年纪最小,又不禁饿,田力平就带我去一个农户家里要饭吃。一个老大爷给了我一些锅巴,我们要给钱,对方说什么都不要。

好像我的事情最多,半路走到黄山脚下突然生病发高烧。当地医生诊断说是疟疾,可是没有发现疟原虫,不过按照疟疾治疗有效。在黄山脚下上海知青点休息几天(我们一个同学的舅舅在那里),吃西瓜降温。开始还怕我没有办法继续骑车,打算把我“托运”回去,后来还是坚持骑上黄山,回程绕道杭州骑回来的。

一次旅行为什么对我一生的影响有那么大?

因为在那以后我成年了,找到了自信,知道万事无论多难,我都能通过努力而达到目的。

我十七岁上大学,不象我们的一些同学,在78年入学前就经历过上山下乡,所以相对而言没有吃过什么苦。上路以前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希望能把路上的一些罗曼蒂克的想法记录下来。可是上了路,每天一百公里骑车非常累,停下来就睡,路上想的就是尽快感到达目的地,能休息,有饭吃,根本没有任何“非分”的想法!

可是,那次远行以后,我似乎探到了我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极限,或则说,我知道了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极限只要肯努力,再苦再难的事情都能办到!

我也非常感谢我父母。临行前我去信请示是否可以和同学去。(现在)一般的家长恐怕不会让孩子去“冒险”,尤其是在那个不通音讯的年代,很是令人担心。可是我父亲答应并鼓励我去,给了我这个难得的自我发现的机会。

一次不寻常的旅行,让我找到了自信,得到了父母的信任和同学的友情,也看到了社会的现实。

人生,至少要有一次这样的历练,才能更珍惜时间,机会,感情,和生命。

趁自己还年轻,能跳出日常生活的小圈子,把自己放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去承担各种“风险”,这样的经历能不刻骨铭心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57872.html

上一篇:如何找到科研的“窍门”?
下一篇:不破不立:创新就需要打破框框
收藏 IP: 141.239.209.*| 热度|

13 赵凤光 李毅伟 曹聪 齐霁 谢鑫 刘艳红 张婷婷 孔晓飞 晏燕华 何红伟 重阳子 hejiye willch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