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做好科研与花大量时间是分不开的 精选

已有 7779 次阅读 2011-3-27 22:54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时间

我原来一直认为聪明的人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不用特别辛苦,事情也能够做得好。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我上研究生的时候。这是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时候,几乎一直是在念书,学习成绩的好坏的确与聪明程度密不可分的。就单个人而言,个人学习成绩好坏虽然是和自己的勤奋成正相关的,但是不同人之间的学习差别,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由智力决定的。我想,这是因为上学期间,有课程、学校、老师和作业的约束,每个人用于学习的时间都差不多,即使再勤奋,也不能比其他学生多花多少时间。但大学的时候比起大学以前其实略有所不同,因为大学课程不如高中那么紧,所以很大一部分程度靠自我约束的勤奋学习。
上了研究生,开始做了科研工作,原本以为也是这个样子。后来才发现课题组里发文章最多的,往往不是最聪明最有见解的,而是最勤奋的。很多科研工作做得好的人,几乎是除了吃饭睡觉洗漱以及必要的社交之外,几乎一天到晚都呆在实验室。早上8点多就去实验室了,一直待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宿舍。虽然这中间也会偶尔有些时间是在看网页、看电影以及上网聊天,但平均下来,一周工作的时间超过65个小时(保守估计)。
于是就感受到:科研成果是用时间熬出来的。做实验需要时间、思考问题需要时间、查文献需要时间、交流科研工作需要时间、写论文需要时间、处理一些科研杂事(例如组织会议、报账、帮导师写基金本子、审稿等)也同样需要时间。如果没有时间的保证,科研成果出来的速度总会放慢很多。
当时研究生的时候,自己不愿意为了科研而投入这么多时间,总是希望在科研工作之余能够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些,就为了其他很多事情而没有把科研放在心上。就这样混混沌沌地混完了研究生生涯,也没有多发几篇文章和多申请一些专利。当时一直坚定着这样的信念:以后再也不会继续做科研了。
结果阴差阳错,毕业后还是继续做科研了。这个时候才好好思考自己好好做科研的问题:以前发表的文章不多,这样申请基金什么的就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中;越是不中,以后再想发展就更困难,会形成恶性循环链。怎么办呢?只有现在亡羊补牢,好好做科研,争取多发点文章。
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其实作为工作人员的杂事更多,很难像研究生时代那样有大量的时间来做科研写文章;现在能够用来写文章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如果稍微不多花点时间工作,就挤不出写文章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才更加体会到:科研真需要时间啊!真恨不得自己拥有《哆啦A梦》中扭曲时间方面的道具,让自己获得的时间是别人的好几倍。
此外,现在还体会到:如果要让我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在做科研,我做不到。每个星期总会有那么一两天时间感觉科研太累,以至于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人总是需要休息的。并且一天到晚总是做科研,很容易太压抑而导致心情不好,人还是需要一定的放松的事情来自我调节的。
所以,我很佩服能够一天到晚工作的人,太不容易了。
再看看一些导师们,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导师也都是一天到晚在实验室或者办公室里忙,做导师也很不容易,还要想着申请经费养活整个课题组。所以,感觉一旦踏上了科研之路,就像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唯有好好努力,多花精力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426978.html

上一篇:不同人看待核能的角度是不同的
下一篇:有时候外行人是难以做出正确分析的
收藏 IP: 123.112.71.*| 热度|

55 郑波尽 李小文 刘立 李宁 李学宽 向峥嵘 曾庆平 毛宁波 吴雄斌 孙平 戴力扬 赫英 武夷山 曹广福 许培扬 戴世强 蒋继平 王号 徐索文 吴吉良 佟冬 罗汉江 吴明火 肖重发 魏强 刘晓松 谢鑫 孙艳红 曹贺贺 刘光银 王力 邰宁正 吉宗祥 吕喆 张欣 黄锦芳 苗元华 李玉剑 王彪 张玉淑 王春艳 唐小卿 杨秀海 蒋永华 张玉秀 王萌杰 陈志刚 wgq3867 thanks2010 lftkf nobel168168 ahsys liangfeng xchen wqhwqh333

发表评论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