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cq45 心静似水,容纳百川;雨水交融,普天同乐

博文

从我和Rui WANG教授的交往说起 - 也谈“学术交流”

已有 5980 次阅读 2011-3-21 00:44 |个人分类:哈医病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天,在科学网的精选博文栏中同时刊登了2篇有关学术交流的博文:(1)《频繁的学术交流有碍创新步伐》(徐耀阳老师);(2)《学术交流是科学创新的土壤》(孙学军教授)。2篇博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学术交流的利弊,引人深思。

    对于这一话题,我想以本人和加拿大Rui WANG(王睿)教授的学术交往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Rui WANG教授是加拿大雷克汉大学科研副校长,H2S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领军人物,加拿大生理学会前任理事长。我和Rui WANG教授的学术交往始于2001年8月。2000年,我被增列为哈医大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了不误人子弟,急需在学术上“充电”。经吕延杰教授牵线和当时哈医大主管科研副校长杨宝峰教授的推荐,我在加拿大萨斯卡测温大学WANG教授的实验室做了一名访问学者。当时,Rui WANG教授向我推荐了2个研究方向(血管H2S;心脏CaSR)供我选择。由于我的科研方向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和保护,所以我选择了后者。心脏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SR)当时还是一块无人开垦的“处女地”。WANG教授实验室已从分子生物学上证实大鼠心肌细胞有CaSR的表达,不过还需从机能学的角度加以证明,这个任务便落在当时业已55岁我的身上。一切从零开始,查阅文献,熟悉仪器和软件,进行科研设计,订购试剂,自己制备心肌灌流装置。一切准备就绪后,每天上午进行大鼠心脏的离体灌流,酶解分离心肌细胞,下午标记钙离子探针,并进行细胞内钙的荧光显微镜实时记录,常常工作到后半夜。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的实验获得了成功,记录数据就用了46块光盘。最终,我们合作的论文“Calcium and polyamine regulated calcium-sensing receptors in cardiac tissues 发表在《欧洲生物化学杂志》(Eur.J.Biochem. 2003,270:2680–2688 ),这是国际心脏钙敏感受体研究的开篇作。

    从这一年开始,我和Rui WANG教授成了好朋友和科研合作伙伴。迄今为止,我们发表共同署名的SCI收录论文又16篇之多。Rui WANG教授和他的夫人Lingyun WU(吴凌云)教授已被哈医大聘为客座教授和海外博士生导师。我的一些学生被送到他的实验室做博士或博士后课题,双方互相进行了多次学术访问。下面一些图片生动地记录了这些历史。

 

 

 

    总的来说,我同意孙学军教授 “学术交流是科学创新的土壤” 的观点。学术交流除了学术会议外,还应包括学术访问、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网络的学术论坛等。试想一下,如果我没到WANG教授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亲手做了心肌CaSR的实验,哪来在该研究领域的创新?我们课题组又怎么会获得了4项有关心血管CaSR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徐耀阳老师《频繁的学术交流有碍创新步伐》的观点,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尤其是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应当有选择地参加。现在各种会议邀请函满天飞,如果逢会必到,势必疲于奔命,得不偿失。我参加会议的原则是:本专业学术会议(病理生理学和心血管)一定参加,因为我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和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执委;其他则慎之再慎。

     目前看来,学术交流的最好方式和最新知识的最佳来源,非网络莫属。关键(检索词)一输,弹指一挥间,海量信息滚滚而来。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的博文:

      最佳教师属网络,海量信息弹指间,

       学术交流创新路,协同作战共向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424632.html

上一篇:百舸争流为明天 - 为科学网推出文献模块叫好!
下一篇:外语是腾飞的翅膀 - 我对曾孙二人之争的管见
收藏 IP: 43.225.208.*| 热度|

6 蔡子微 毛培宏 吉宗祥 赫英 许培扬 罗淼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