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cq45 心静似水,容纳百川;雨水交融,普天同乐

博文

我的教学和科研生涯 - 完成任务,总结人生 病生史话(16) 精选

已有 7477 次阅读 2021-5-1 23:25 |个人分类:病生史话|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21年420日上午0843,我收到哈医大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李弘副教授给我的一封微信:

  “徐老师:

  大学开展思政建设。相关文件:

  根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意见》(哈医教发〔20202号)精神,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资源共享,现就征集“医道-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健康华章  救治苍生  育人芳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选题范围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学校在近百年办学历史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事迹,可按照“大医篇(专题序号1)”“名师篇(专题序号2)”“抗疫篇(专题序号3)”等类别撰写案例。

  我们大家商量,觉得以您的经历写一个案例参选“名师篇”。

  主要想包括这些:学外语,去俄罗斯和加拿大学习,创建学术方向;持之以恒、终身学习的品质,等等。

   关于您这些经历,麻烦您给我写个草稿呗。


李弘副教授是我的博士研究生,现在是教研室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我曾担任哈医大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多年,尽管业已退休,还是有责任和义务协助教研室做好学科建设的有关工作。于是,我开始翻箱倒柜,收集和整理资料,昨晚终于完成了教研室布置的任务。


我的教学和科研生涯

-    完成任务,总结人生

我(1945.4 -)197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70年至1979年先后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建国公社卫生院、拜泉县人民医院和绥化地区结核病防治院做全科医生、内儿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2_副本.jpg

(由于条件限制,当年在上述单位工作时并留下照片;2014年故地重游留影。)

针对文革对教学严重冲击和高校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在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建议下,全国高校纷纷建立了文革期间大学毕业生的回读班。1979年,我考取了哈医大微生物专业回读班。由于成绩优秀,1980年分配到哈医大病生教研室任教。

在学校、学院和教研室老主任王孝铭教授的培养下,本人陆续由助教、讲师、副教授成长为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和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及研究室主任。近20年一直为黑龙江省“病理与病理生理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曾任美国纽约科学院国际院士,美国科学促进学会国际会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执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兼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俄罗斯《临床病理生理学杂志》(Clinical Pathophysiology)和《太平洋医学杂志》Pacific Journal of medicine编委;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委;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委10多种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卫生部(中华医学)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入选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在国内外病理生理学界有一定的影响。


02-学科带头人(1)_副本.jpg

国际院士.jpg

00-病生理事_副本.jpg

第六届ISHR_副本.jpg

省副理事长(2)_副本.jpg


在哈医大工作期间,一直担当七年制、五年制等轨道的病理生理学、 临床病理生理学、现代病理生理学、生物膜与疾病等课程的主讲,年均授课时数在病生教研室名列前茅,曾14次被评为哈医大优秀教师。2008年,病理生理学被评为哈医大精品课程 (本人为负责人)。

本人重视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上世纪90年代,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改革,打破单纯验证理论的传统模式,建立了专业化实验室,加强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哈医大91 级七年制开始,开展了“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模式改革。从2001年开始,在七年制教学中开展了双语教学,为了克服教学薄弱环节,采用“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法,实施了 “以问题为中心、基础临床一条龙”的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PBL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让学生走上讲台等多项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为贯彻“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宗旨,在七年制教学中实施综合考核的方法。主编全国性病理生理学教材5部,参编各级规划教材20 余部,发表教学法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一些荣誉称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工作者(1996),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9),全国优秀教师和二级教授(2014年)。



外语(尤其英语)是国际期刊的文字载体和学术交流的工具,也是科技工作者腾飞的翅膀。我在中学和大学期间学的是俄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县工作。1980年“回读班”毕业留校任教后,为了尽快捡起外语,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都带上耳机听外语。外语学部主任杨枫教授和其他同学都戏称我为“拼命三郎”。苍天不负有心人,上世纪80年代,多次在全国出国留学外语(俄语)考试中名列前茅,并最终在1989年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助,到莫斯科全苏心脏病中心学习膜片钳技术,导师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L.V. Rosenshtraukh 教授。

003901r6vvz16tqqfvc6fv.jpg

我的英语是自学的。经过多年磨练,可流利地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甚至能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我的英语语法学的较好),并能进行简单的对话。曾在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的专题会议上用英语做学术报告。应加拿大劳伦森大学科研副校长Wang Rui教授邀请出席了第五届生物医药硫化氢世界大会并共同主持一场报告。


 图片.png


2008年,我和张伟华教授(我的学生)访问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医学院,并分别作了题目为“The investigation progress of Calcium sensing receptor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和“Calcium sensing receptor induced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through  ER pathway in hypoxia/ reoxygenation”的学术报告。应俄方要求,我先用俄文讲述了双方交流的历史和访问的感受,接下来用中文做学术报告(PPT是英文),一位中国留学生进行了实时俄文翻译,有关信息(包括整个过程的录像)在圣彼得堡大学的网页发表。外语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本人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图片.png

圣彼得堡大学网页.JPG


作为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一直坚持稳定的科研方向,除继承教研室老主任王孝铭教授开拓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发生机制及保护的方向外,还积极开展钙敏感受体、多胺稳态及多巴胺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曾在前苏联心脏病研究中心、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加拿大雷克汉大学研修和开展合作学术研究。

课题组首先发现心肌组织、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存在钙敏感受体(CaSR)的表达,CaSR 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心肌肥大、内质网应激、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肌病、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并揭示其信号传导途径首次发现多巴胺受体激活和多胺代谢紊乱参与了心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肥大的发生。张伟华教授和李鸿珠教授还开展了硫化氢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哈医大病生教研室有三任主任,分别是王孝铭教授、本人和田野教授。田野教授课题组主要开展了光动力和声动力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并和哈工大合作研发了相关的检测和治疗仪器,成绩显赫。


图片.png

本人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和省、厅级科研课题5项。荣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或科技进步奖14(14),发表研究论文26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2篇(通讯作者 52


课题.png


如何处理好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是每一位导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给学生一片蓝天”是本人的治学之道。我认为,导师一方面要给研究生独立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尽量帮助同学解除后顾之忧,做好参谋长和后勤部长具体理由有:(1)古人早有训导;(2)本人水平有限;(3)学生潜能无穷;(4)团队需要和谐。总之,导师要甘为“人梯”和“铺路石”,尽量为学生搭建成长和进步的平台。(详见“我的治学之道:给学生一片蓝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506149.html)。这一观点不仅得到国内同行的支持,也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收到欢迎和好评。

基于这一理念,我共培养博士研究生 24 ,硕士研究生 44 名,博士后 22 名。在毕业的博士中,有8人晋升为教授(5人被聘为博导);11人晋升为副教授(均为硕导); 17人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项(其中张伟华教授和张艳桥教授各中标5项)。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专业性网站。科学网电子杂志用户近1 百万人,主要源于国内各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以及近5 万名海外华人科学家。科学网为全球华人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舞台。2010.12.2,本人在科学网建立自己的实名博客。至2021.4.29为止,共发表博文3086篇,内容涉及基金申请、科海浪花、人生感悟、生活点滴、诗歌抒情、病生史话、悠悠同学情、国外之旅、校园风光和美丽风光。访问量已超过842万,科学网博客总排行目前位居第35位。发表的博文弘扬正气,体现正能量,深受读者的欢迎,许多篇博文还被科学网精选,有的甚至还上了头条。

科学网博客.JP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自然)是评估学校、学科和个人业绩的重要指标,更是普通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获取科研经费的主要途径。为了帮助那些刚入道的“青椒”、屡投不中的落榜者和未写过国自然标书的教师,作为过来人,我在科学网发表了30余篇有关基金申请的博文(访问量超过36万人次),上传其中标的4份标书(有3.8余万人次下载),应邀到全国30余所大学、医院和科研单位做基金辅导讲座,并出版了相关专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导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深受读者和听众的欢迎,被戏称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标书哥”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平素注意锻炼身体。从小学5、6年级开始就喜欢打乒乓球,初中、高中和大学一直是校队。工作后,只要有条件就一直坚持打乒乓球,有时还能取得名次。在访问俄罗斯远东国立医学大学时,还同康斯坦丁校长进行了乒乓球友谊赛。此外,还喜欢摄影、旅游和写博客。这些都有益于身心健康。73岁时,我去了西藏,74岁徒步爬上泰山,75岁登上海南七仙岭,76岁登北京香山,77岁爬上深圳笔架山。尽管随着年龄增长,攀登的高度越爬越矮,但值得宽慰的是总在潜行和攀登。


泰山_副本.jpg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古稀之年的我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本人在岗至62岁(2007),延聘到70岁(2015),返聘到73岁(2018)。2019年后校内工资停发,依旧参加教研室有关活动,继续为哈医大的腾飞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为了帮助药学生学习和掌握病理生理学,接受了哈医大药学院药之苑编辑部的采访(师生访谈录-谈药学生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01309.html


接受采访_副本.jpg

   再如,2020.12.1,通过腾讯会议为哈医大大庆校区的老师做了有关学科建设的讲座(放飞理想,凝聚潜行 -- 学科建设的一点经验和体会精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262959.html)。


微信图片_20201216102551.jpg

    

由于表现比较突出,曾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理事和优秀留学人员工作者及哈尔滨市优秀老科技工作者。


欧美同学会-老科技工作者.jpg


   尽管本人开始奔八,依旧乐观向上,继续发扬“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壮志不已圆梦行。


攀登七仙铃_副本.jpg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愿以此文献给我们的节日并自勉。


校园.jpg

       附记:

      本博文转发到亲朋好友微信群后,许多同行、同学、同事、学生、亲友纷纷发来热情的贺辞,这是对本人的鼓励和鞭策,在这里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284694.html

上一篇:雨后夜空,祥云伴皎月
下一篇:晨曦浓云山峦红
收藏 IP: 153.0.153.*| 热度|

28 李宏翰 刘进平 王德华 梁洪泽 郭娟 杨立坚 王安良 刘立 张晓良 杨正瓴 郁志勇 王立新 郑永军 李东风 彭真明 贾玉玺 孙长庆 梁庆华 王林平 郑强 杨正德 陈志勇 刘钢 鲁云霞 孙宝玺 谢钢 王福明 史永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