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数表、有效数字和对数

已有 5027 次阅读 2010-12-24 18:41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有效数字, 对数, 数表

数表、有效数字和对数。 (124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23, 2010 11:32PM

在计算器的时代,已经没有人用数表了,甚至是没有见过。也许是因为这样的背景,现在人们对有效数字不大敏感了。过去的数表就表明着几位有效数字。比如4位对数表、7位对数表等等,用数表就自然知道了有效数字的事情。 

数表的另一个视点是准备、储备。把所有计算的中途结果事先预备好了,等待着最后的一道计算。对数的发明人纳皮尔为了作对数表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对数把乘除法换成加减法来作,可以减少不少计算时间。所谓基础研究,就是在做这样的“数表”。今天人们不太看好这种作数表的工作,喜欢现用现算。人一着急就容易出差错。因此今天的技术固然可以达到“即时”的功效,但是算错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计算器之前,人们多用计算尺。有幸,镜某家中有一个。是全塑料的,记忆中是清华的校办厂生产的。计算尺的原理就是把标尺的刻度按对数的长短来标,通过动尺和定尺上长度加减给出两个数字间乘除的结果。那种感动比起按计算器的键盘要大得多。 

理工科里有个量级的说法,说相差一个量级就是说差10倍。这个事儿一般比较容易被理解。问题是“半个量级”的感觉。10的一半儿是5,这是个线性的一半儿,不是量级的一半儿。“半个量级”是3。理由是进两次“半个量级”应该得到进一个量级(10倍)的结果。3x3=9,和10相差不远了。Log10=1,Log3=0.477~0.5,这就是半个量级的道理。这与人在生理上对于量变化的感觉是一致的。 

为什么叫“对数”呢?从计算尺上可以找到这个感觉。做乘法就是在尺子上“对数”呢。至少镜某是这样的感觉。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97061.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有感《北大副校长上课拖堂 教管员强行要锁门》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