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首都博物馆办了一个展览:《太阳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辉煌》。两个主义叠加在一起的辉煌,非常辉煌。再加上自己觉得也是受那个时代影响的人,就去参观了展览。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参观新建的首都博物馆。
斯大林和毛泽东会面的那个画面,叫做《伟大的友谊》,是德米特里.纳尔班江绘于1950年。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建国,毛泽东就访问了苏联。但后来有很 多说法,说毛泽东的那次访问,他并不是很愉快。这个画面我比较熟悉,因为建国后曾经有一套邮票,里面一张就是那个场景。这样的场面很难用油画来表现。都是 领袖人物,多一笔少一笔都比较麻烦。表情太严肃了不好,好像在闹不愉快。表情太轻松了也不好,好像在唠嗑。画中两人都没有张嘴,对看着,各自都需要有点底 气。看这样的画,比较让人紧张和累。
所以,在博物馆里转到后来,彼得.孔恰洛夫斯基的《阿.托尔斯泰在画家家中做 客》那副画,让我觉得挺好,好多好吃的东西啊。有烤鸡,火腿,熏三文鱼,羊角面包,黑面包,顶花带刺的鲜黄瓜,西红柿,柠檬,还有红葡萄酒,以及端在手中的伏特加。 从桌上的杯具来看,那么多东西就一个人吃?有点夸张。我估计孔恰洛夫斯基想表现他没有亏待阿.托尔斯泰。我觉得这张画有点意思,不光是因为看见那么多好吃的。我虽然 馋,但还没有那么馋。这画有意思在于它作于1940-1941,那是一个什么时候?那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正打得一塌糊涂的时候。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本宣战,中国对日本宣战,德国、意大利对美国宣战,都发生在这一段时间。在苏联土地上,德军也推进到了离莫 斯科最近的地方。要不是因为冬季的寒冷和苏联红军的抵抗,希特勒没准能到莫斯科。
在这样的背景中来看这幅画,让我觉得孔恰洛夫斯基和阿.托尔斯泰当时都有点过于铺张。苏维埃正处在战争中,他们好东好西照吃不误,也不说节约点支援前线。大概这是知识分子的特点,嘴上喊得凶,做点什么实事却比较难。当然,有好吃的也不能不让人家吃。最后的差别,就在谁吃得到,谁吃不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