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玫瑰与蝴蝶

已有 6174 次阅读 2010-5-31 07:30 |个人分类:诗歌小说音乐艺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昨天跑了老远去纽约皇后学院听了一场音乐会:《 玫瑰与蝴蝶》。会去听这个音乐会,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是陈歌辛、陈刚音乐父子的节目,可以说是跨世纪的约会。二是这个音乐会为青海玉树地震灾民筹款。三是有潘寅林的小提琴演奏,他是文革中我们很熟悉的小提琴家,他演奏的好几首提琴曲我自己都学过。比如金色炉台”,一首文革中由陈刚根据歌曲“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谱写的小提琴曲。更不要说还有《梁祝》-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很有怀旧心情的一台节目,票早就买好了。几个星期前,突然有报道说,潘寅林因为车祸,不能来纽约参加演出,多少有点让人失望。后来改由深圳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张乐来演出。张乐是一位13岁就获得首届全国小提琴比赛第一名,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的帅哥,让人期待。

            毕竟是经典的音乐,老上海的记忆,去音乐会的老人比较多。演出的舞台很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布景。但音乐和每一段音乐后面的故事,以及这些音乐所体现的个人的坎坷命运和民族历史的跌宕起伏,刻骨铭心,有厚度,是现在很多华丽的盛会难以表现的。

            玫瑰的经典,代表了陈歌辛的音乐和一生。被称为“歌仙”的陈歌辛,写出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比如,夜上海,渔家女,花样的年华,梦中人,忘忧草,凤凰于飞,苏州河畔,蔷薇蔷薇处处开,玫瑰玫瑰我爱你,永远的微笑,等等。有些是当年老上海一代名伶周旋首唱的歌曲。我一直都不知道陈歌辛其人,尽管文革前,我听我母亲唱过他的歌,文革后又听到港台的歌手,比如费玉清,蔡琴,凤飞飞等,演唱他的歌。音乐会上,由上海歌剧院苏州籍的女中音歌唱家王维倩演唱的几首歌曲,很有那种怀旧的、老上海的味道。我一直有一种错觉,以为像玫瑰玫瑰我爱你这样的歌,是产自香港或是台湾。直到后来,才发现它们都是来自陈歌辛,这位曾经坐过日本人监狱,创作过抗日歌舞的大陆音乐人。陈歌辛1950年从香港回到出生地上海,任昆仑电影制片厂作曲。57年被打成右派,送往安徽白茅岭农场劳改,61年饿死于自然灾害,那时他46岁。 陈刚的母亲金娇丽,一位给了陈歌辛不尽灵感的佳丽,拎了一个小木箱,独自一人到白茅岭,捡回亡夫的206块遗骨,并抚养大四个孩子。音乐会上,大家都为这位94岁、仍然健在的母亲鼓掌。要活下去,一生会有很多的不容易。但活下来的人,总归有去评说死去人的机会。它可能是委屈,但也可能是荣誉。有时候我会想,像我这样也比较喜欢陈歌辛的歌却又不知其坎坷的人,是不是也是吃人血馒头者之一?

            蝴蝶的传说,当然是说陈刚的音乐。时代的机遇和使命,让当年的两个学生,陈刚和何占豪,写出了《梁祝》这首传世的音乐作品;并由另外一个学生,18岁的俞丽拿,于19595月首次演出成功。这段音乐,几乎成了现代中国文化在音乐领域中的象征符号。但是在文革中,《梁祝》却是黄色音乐,我自己偷偷的躲在家里的厕所里练习过,不能不说印象是深刻的。不过陈刚显然比他爹聪明。他在文革中写过一些小提琴曲,比如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根据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写成的“打虎上山”,苗岭的早晨,等红色小提琴曲,使他得以能够继续音乐的创作,而不至于因为《梁祝》的错误而出问题。音乐会上张乐的演奏是很棒的,每个音符,无论舒缓缠绵还是急切奔放,都一粒粒的表现出来,如泣如诉,大珠小珠落玉盘。我自己虽然听过、练习过无数遍《梁祝》,但这是我第一次现场体会专业的演奏,而且曲作者就坐在我前面两排位置上。对我来说,这仿佛是一种命运的交响。我一直在观察陈刚先生,他对他父亲和他自己的音乐,以及观众的掌声有什么反应。优美的音乐后面,隐藏着一些让人神伤的故事。时间渐渐地远去,曾经的故事慢慢被人们淡忘了。后来的人,会以挑剔的眼光去看过去的事情,甚至难以理解那些曾经的苦难,只在流传下来的故事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精品。毕竟,吃饱饭的人们,用以衡量世界的标准,和曾经饥饿的人衡量世界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现在去听那些音乐,并不是想去翻开那些伤神的往事。 只是提醒自己,不应该忘记那些曲折辛苦的历程,因为没有人想再重蹈覆辙。但我们更应该随着那些美好的音乐,不为曾经的苦难所羁绊,追寻着自由,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就像化蝶一般。至少我们希望如此。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330468.html

上一篇:艺术、科学与自然
下一篇:太阳城
收藏 IP: 173.63.222.*| 热度|

33 武夷山 杨学祥 李小文 李霞 王桂颖 王海辉 卫军英 陈绥阳 曹广福 王安邦 罗帆 曹聪 钟炳 杨秀海 卜王辉 陈国文 吉宗祥 金小伟 陈永金 魏东平 杨芳 苗元华 孔晓飞 陈湘明 高建国 申瑞杰 侯成亚 黄丹萍 鲍海飞 许培扬 黄锦芳 littlejoy ff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