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建校900余年,培养了30余位首相和250余位世界各国的领导人,近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学者。牛津的骄人成绩使它成为人们关注、阐释的对象,成为大学发展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是学院制。
无疑,这是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结论。牛津大学自己也认为“The collegiate system is at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s success.”[1]牛津大学的学院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大学学院有很大不同。牛津的学院是牛津大学的重要有机体,是先于大学并在法律意义上高于大学的机构。牛津大学没有自己的设立许可证(Charter),而只有后来形成的成文章程(Statutes & Regulations),而牛津的学院则均有自己的宪章(Charter)。同时,牛津大学的学院也不是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的集中地,而是综合学科的有机体,牛津的学院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大学”。牛津的学院主要是教育学生而不是教学的地方,其主要的职责有两个:一是为学生提供住宿、学习的场所和条件;二是为学生准备导师。牛津大学的学院是独立的王国,它完全独立于大学而运行,或者最多说学院与大学的关系类似于美国州与政府的关系。牛津的学院制毫无疑义是牛津成功的法宝,是牛津之所以为牛津的重要条件。
有人说是导师制。
牛津的导师制天下第一。牛津大学对此的说法是“The tutorial is at the core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Oxford. It offers students a uniqu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which they meet regularly with their tutor, either on a one-to-one basis or with one or two other students.”[2]牛津现任执行校长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也认为牛津延续700多年本科教育的“珠宝”是每位导师每周“一对一”地辅导1至4名学生。[3]委实如此,牛津大学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一名导师,每位导师带6-20位学生。但其每次辅导不会超过4人,大多的情况是一对一的辅导。导师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开放思维、发散思维的形成。
但我认为除此之多还有两个东西可以称之为牛津的法宝。
其一是自治
牛津的自治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大学层面的,大学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也有人称为第四部门),无论怎么称呼,中心的意思是大学完全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行,而不必理会政府甚至是社会的欲望。牛津大学历史上曾拒绝过大学的城市化运动,也曾拒绝过实用技术进入大学。当然,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布莱尔当政时,牛津大学拒绝布莱尔劝其录取一苏格兰“优秀”(成绩为全A)女生的请求或“命令”,并因布莱尔私下的妄语而取消授予布莱尔
其二是国际化
国际化是指师生构成的国际化。牛津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学术团体,这种国际性保留至今。如今,牛津大学40%教师来自国外;15%的本科生、61%的研究生来自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留学生总数占到其学生总数的30%以上。[4]国际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学生确保了牛津大学的文化多元性,不同文化的学生、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利于学科交叉、文化理解。国际化不仅可以产生一流的学者、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也有利于世界的各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利于人类的共同进步,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共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